记山西黎城文化遗产守护人王苏陵

2017-12-12 07:10:56   来源:黎安新 审核:黎业伟       打印  转发  字号:T


      王苏陵,山西黎城县人,1961年出生于陵川县。二十世纪80年代干邮电;90年代搞新闻;本世纪起做文化。曾任黎城县新闻中心主任,《黎城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共黎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任县长助理、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县文化研究会会长。2000年获省报协“山西省优秀总编辑”称号。其新闻、文史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县获奖,典型代表著作有《在希望的田野上》《感悟黎侯》新闻、文史集。主修有《上党落子音乐》,主编有《赵树理在黎城》、《黎侯虎——中国第一虎》、《黎城文化研究》等期刊。其研究文化领域广,著作颇丰,备受世人关注和敬仰。

1.jpg

   

    王苏陵,这位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大哥至今与我素昧平生。

据介绍,苏陵大哥是记者出身,他的大半生都是宣传和报道别人的。然而,这位曾在山西黎城对传统文化立足于挖掘、整理、研究、传承、保护、弘扬、发展和利用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却从未被别人宣传和报道过。苏陵大哥,他不是作家,也不是历史学家,但他比那些生活在虚幻世界糊编乱造,闭门造车所谓带着头衔和装着面具的作家、专家伟大得多,高尚得多,更值得世人的尊敬!他所著的、写的、发表的,宣传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正能量,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在众人眼里,他是一个普通的文化工作者,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人。他给人的感觉是亲切、平和、靠得住,放得心的人。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然而他却将黎城的上空装得“情意满满,文化飘香”。拜读他的作品,就是心灵的洗礼,灵魂的升华,品格的提高。

    一、跨文明探索坚守中的亲切叩问

网络的开放,文明互动的深入,把原本生活在不同地理空间、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特征的个体与群体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面对好奇与佩服两种心情,笔者带着感恩之心,向这位亲切的大哥叩问!古黎国,跨越千年文明探索的真实体验;古黎国千年文明追踪道路上寻亲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古黎国文化遗产的探索、保护和传承的“一带一路”;-------。

    笔者称呼这位大哥为“夹居者”,是带着佩服、敬仰与感恩的心站在人类学的特殊角度来写这篇文章的。我关注的原因:其一,苏陵大哥多年以来,他始终坚守着黎城文化遗产的探索和保护工作,如同彝家的毕摩一样,在全国各地介绍、宣传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推动黎侯后裔走上寻根之路,展现了当代文化工作者少有的责任与担当。其二,苏陵大哥积极乐观,放眼世界,具有自觉的跨文明意识。他不仅见证两个世纪的文明,还要追踪探索古黎国的千年文明,主动与华夏黎氏后裔对话。其三,苏陵大哥不仅仅是个领导者和管理者,更是一个学者和诗人。他的人生充满了感性和激情,让我及更多的人见识了他超越时代的思想与智慧。在拜读苏陵的作品中,我受到很深的教育和启发,笔者用“夹居者”称呼这位大哥,是因为他的诸多作品存在“跨文明”的标志性,且与这些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从他发表的作品来看,其探索和观察的角度是“跨文明”的思想;从他的身份、研究的角度和写作的空间来说,更是一个无私的“跨文明”奉献者。多年来,在古黎国文化遗产这条跨越千年文明探索的艰辛道路上,他的传统超越与当代突破,他字里行间里的正义与文明的正能量传播。这等等的一切,表面上,成为当下黎侯后裔和“侯粉”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其实质上更多的是关注苏陵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上的责任与担当。

    二、文明探索的真实体验,文化人的责任和担当

黎城,一座文化飘香五湖四海的现代城市。其历史悠久,地貌独特,造就了文化底蕴的丰富多彩和人文资源的亲情厚重。苏陵生活在黎城这片土地上,作为文化主政人,他让黎城体现出了当代的城市文化坐标,也体现出了以他为首的当代文化人的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他对文化工作的高度热爱和日夜操劳不息的敬业精神,带来了黎城人文的枝繁叶茂,一派生机。黎城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如今已成革命纪念基地,黎明剧团的恢复等,这些都是他发现和一手创办的;黎城的霞庄村打造民俗文化村建设,他亲自坐镇指挥,力求尽善尽美,如今已获山西省政府公布为文化历史名村,文化部公布为中国优秀建筑名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西周古墓群的发掘,时间长达九个多月,苏陵亲临现场指挥,严盯死守,直到在墓中找到黎侯国的“身份证”,被定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方才罢休。自从苏陵担任文化局长以来,就停不下来,在他的艰辛努力下,成功申报了“黎侯虎”和“上党落子”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参加北京奥运会和全国“非遗”展出;向世界宣传讲解黎城文化,让外界了解黎城,认识黎城。他的一生几乎献给了他热爱的文化事业上,给黎城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遗产资料和真实的历史教材,从考察东阳关古长城、长宁飞机场、解密冯琼墓、剖析长宁李氏家族、召开中华黎氏黎城寻根研讨会、黎氏渊源的追究、解密古黎国和黎侯虎的传说,到研究邓小平理论雏形源于黎城、弄清美国飞机何为我党服务,以及弄清赵树理多部作品产生于黎城始末等。

    论说当代,文人墨客之多,知天晓理的也多,但真正对历史和社会有担当,有责任的很少。每当想起王苏陵这个名字,心中不由浮现出这位文化达人广袤的艺术世界,尤其是他乐此不疲的历史和社会责任的担当,真令人感佩。拜读苏陵大哥撰写的《感悟黎侯》一书,感想颇多,尤其是书中所叙“黎城西周古墓发掘始末”的撰写,体现出了他的艰辛和不易。西周古墓群本身就是一种古代的文化,也是古代历史中最为典型的文明代表。文化人的责任与担当,其真实性的体验表现在文明探索的道路上,当文化遭到劫难时,苏陵站了出来,抢救民间的、古代的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以自己的文化人格和一系列的文化行为,呐喊、呼唤着文化人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践行着一个文化人的道德和义务。

2.jpg

 

 

    三、千年文明寻亲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黎国,一块让人感觉神秘而向往的土地,因历史原因,给世人留下太多的问号和想像。这一千百年来的历史责任,谁能解开?2005年一场西周古墓被盗的事件,掀开了黎城千年古文明探索的热潮,苏陵也从此踏上了古黎国跨越千年文明的追踪之路。

    2005年6月发现黎城县塔坡水库边古墓被盗,一场浩大的古墓勘探、保护、发掘工作便开始了。在苏陵的带领下,坚持对古墓的昼夜死守和巡查,确保古墓文物安全。在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后,探明古墓92座,其中大型墓4座,中型墓14座,其余为小型墓。出土了一批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此次古墓发掘的重大意义是:为古黎国找到了“身份证”;西周古墓群被证实为黎侯古墓群;为华夏黎氏找到了黎氏之根,为古黎国的地域之争画上了句号。当西周古墓的勘探、保护、发掘工作结束,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物进入黎城博物馆后,本想到苏陵的西周古墓重大发现和重大贡献工作应该结束。但没想到,这仅仅是他工作的开始,他却踏上了跨越千年的古黎国文明追踪之路。多年来潜心对古黎国文化的研究,前后发表了近百万字的古黎国文化学术研究论文和作品,论述了华夏黎氏的根源所在。在古黎国的文化研究过程中,苏陵用其人生的智慧和科学的方法,向社会大众提供了商周时期黎国和黎侯国的宝贵资料,揭开了黎国、黎侯国的历史之密,找到了黎国、黎侯国之间的历史演变和逻辑关系,并总结出此次黎侯古墓群具有最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完成华夏黎氏后裔的千年夙愿,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苏陵的倡导和建议下,得到县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于20107月和20159月分别组织召开了一、二届中华黎氏寻根黎城研讨会,召集更多华夏黎氏后裔奔赴黎城,共商西周黎侯墓群遗址公园项目集文化遗产、旅游休闲、中华黎氏祭祖、黎氏文化研究等具体工作。苏陵为了宣传黎城文化,打造黎城古黎国的文化品牌、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等工作,不辞辛劳,多次出席广西、广东等省的黎氏宗亲联谊会暨山西黎城项目研讨会,向华夏黎氏后裔介绍,讲解黎侯文化;还拜访了国之娇子黎氏楷模的原广州市长黎子流老前辈。西周黎侯墓遗址项目中的黎氏文化园规划设计规范、科学、合理,规划有祭祀广场、中华黎氏大宗祠、黎侯博物馆、文化长廊、黎氏文化研究和管理用房等。西周黎侯古墓群的重大发现和潜在的巨大研究价值,于20076月被黎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陵是黎城一位颇具影响的文化明星人物。多年来,一直是黎城传统文化的发掘探索人和非遗保护工作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倡导者;他用坚韧与忘我的辛勤耕耘,为守护黎城大地的非遗文化财富付出了全身心的努力,默默无闻的为黎城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生。

    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一带一路”

黎城是一个古老的县邑,历史非常悠久,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里是上党落子的发源地,新中国金融事业的摇篮基地,也是中国的太行革命老区。 地处太行山腹地的黎城,东扼冀中、南锁太行,不仅有秀美的山川,更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素有“太行画廊”和“太行风景道 厚重古黎国”的美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黎城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文明史长达2700多年。曾经的女娲补天、蚩尤争天、许由洗耳、燕王争雄、西伯戡黎等神话传说和民族民间性的历史故事均产生于此。还有北齐的摩岩造像、宋代的文庙、元代的圣源王庙、许由的洗耳河、冯奉的世墓等古迹遍布黎城大地。

    人类共存于历史上,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各自生存和活动的范围不同,共同的“全球文明意识”并未产生,群体间的文明差异未被自觉意识和吸收。然而,近现代以来的文明跨越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无论我们修了一堵墙,还是打开一扇门,都无法避开“跨文明”激烈的、迎面而来的拥抱。苏陵大哥在黎城这块土地上,是位真实的“跨文明”追求者,也是一位多角色的文化人,更是一位地域文化研究的发烧者。他是一位站在人类社会学的高度来真正深刻认识世界传统文化和文明救世的人,他用理性的激情和学者坚定的立场、眼光和方法来观察、捕捉、发掘、记录自己的黎城文化。在黎城的诸多文化研究贡献成果中,古黎国千年文明的探索研究,黎候文化的研究,仅仅是苏陵在黎城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黎城文化研究中的一面镜子。他研究文化的真正意义是,文化要能为当代社会建设报务;传统文化要能转化为当代社会的生产力;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要做到“一带一路”;文化要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做出贡献。这些,作为文化人,苏陵做到了!面对每一个传统文化的研究,他首先定位文化的社会服务效益价值为第一,以古黎国的文化研究为例。西周古墓群的发掘成果被定性为富有最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等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黎城的文化旅游胜地,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都做出了重大贡献;黎城传言千百年来的“黎国虎”(黎侯虎),在西周古墓的发掘成果中再次得到证实,“黎侯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为黎城县的主要文化品牌,这一重大的研究成果,增加了地方就业,推动了黎城人民的脱贫致富,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黎侯虎”文化品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西周古墓发掘中的诸多文物,被活态保护展呈于“黎侯博物馆”,对今后的旅游开发、文化研究、历史研究等具有极大的贡献作用;西周古墓发掘的文物考证、文献资料等为华夏黎氏后裔找到了发源地,为黎氏文化研究带来诸多贡献;--------等等。

    其实,西周古墓群的发掘,不仅仅是一件文化盛事,更是一笔全社会共享的财富,其对黎城的政治、经济、旅游、影视、出版、研究产生蝴蝶效应。对黎侯国文化的研究,同时也会带动新一波的孔学研究热潮,甚至引导公众重拾儒家经典的道义和品格。由此,为全社会做出贡献。拜读苏陵的作品,真是“文有导向,笔有千钧”。几十年来,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党性原则,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正能量的宣传和舆论引导,成为新形势下的文化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和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五、一个姓氏的文明探索者和追宗带领者

苏陵大哥年逾半百文雅睿智、宽宥亲和。在他的人生历程里,有着诸多的光环折射了他优秀人生。在黎城的记忆里,他有太多的文化、文明和非遗的烙印。他发掘、研究、创作和搜集整理的多项理论成果都体现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塑造经典,才能薪火相传,时代的文化符号是定格在时代文化人的责任和担当上的,文明的历史沉淀,才能升华为整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才能演变为一种时代文化符号,代表一个民族的时代精神风貌。这些年来,苏陵一直走在古黎国千年文明的探索道路上,呕心沥血发掘黎侯古墓,探索黎氏文明,理清黎氏渊源,保护黎氏文化遗产。其撰写的实践理论代表作有:《黎城西周古墓发掘始末》、《黎侯虎传说》、《千里信一封,解读古黎梦》、《太行风景道,厚重古黎国》和《黎家开盛会,千年等一回》等。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苏陵用镜头、用笔、纸记录一个个弥足珍贵的史料,他用学术的智慧见地理性思考、总结归纳认识历史、认识文明,并从历史、艺术、科学的角度用文字拯救古黎国大地遭劫而且正在逐渐消亡的文明与文化,站在历史责任的高度上,带头著书立说填补了千年古黎国的历史空白。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为黎城的社会稳定,扩大再就业,拉动内需,促进本土经济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他长期以来的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增进广大民众和侯粉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些理论的报道,有力的推进了黎氏的和谐、团结和进步。在黎氏文明发展的道路上既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黎氏现实生活的需要。他的古黎国千年文明的探索理论,是黎氏后裔最具时代性的典型文明和时代精神,激励和感召黎氏后裔们树立远大理想,励志创业,弘扬传统,拼搏进取。为黎氏后裔的追根溯源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他是黎氏文明的探索者和祭祀追宗带头人。20107月的山西黎城第一届中华黎氏黎城寻根研讨会具有黎氏文明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也开起了黎氏家族文明寻根的历程。为了更全面、真实、科学的挖掘和探索黎城黎侯千年文明,做到文化遗产传承沿革有始有据。在黎城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开展了黎城黎侯遗址公园项目的规划,成立了黎侯博物馆和黎氏文化研究机构,黎氏后裔们陪感珍惜,必恭致敬!

     文化涵盖社会的各个领域,于有形无形之中提升人们的修养和素质,进而凝聚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力量,促进社会发展和谐稳定。拜读这位可信、可亲、可近大哥的作品,苏陵用平凡的人生来诠释他的人生真谛和社会期望,他用文化人的责任与担当来表达对历史的敬意,他用“真、善、美”的道德追求来表达人间大爱的奉献! 他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爱戴,他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着华夏大地黎氏后裔的心品性,带着黎氏后裔们踏上了千年寻根和黎氏文明探索的道路

3.jpg

 

 

    结语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时代的高峰,站在时代的前列,它一刻也不能没有进步理论思维。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知道文化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才懂得民族复兴的真正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知道文化人应有的社会担当,才对民族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理想和信念是成功之魂。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事业的成功,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否则就会失去方向、失去动力、失去意义。苏陵大哥为黎氏后裔追根溯源,护本开新,从几千年古黎国黎侯文化的祭坛上带来了纯洁的薪火,传递给了华夏黎氏儿女!我们要牢记“来自何处,才知去向何方。”否则我们不但在物质世界中迷失,更会在精神世界中缺失,甚至丢失!人一生中做一件贡献性的好事不难,难的是把贡献性的好事做好做长久,苏陵大哥是这样的人,还要做到尽善尽美,使之传承下去,走向明天,真是可佩可敬!我们要秉承“致敬造物者”的核心意旨,寻找自己“根”的精神,找回自己的精神支柱。愿志同道合者,正本清源,布真理与天下,承前启后,继百家之长,融文明精粹,与时俱进,破桎楛,汇精华,树楷模。追求济世、携真理共进,发此弘愿,世世不辍,贡献身心,护持正义道德。做好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人类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关怀人文传承。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尊重祖先,认识自己的历史就是尊重自己的文化,对待自己“根”的文化在传承、保护和发展上既要自觉,更要自信。努力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积聚正能量,造千秋福祉,开万世太平。使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共天地之参也。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说与做。我们的责任是,缩短愿景与使命、理想与现实、思考与行动。事业无止境,探索无止境。未来的世界会怎么样,我们都不得而知。不过,我所关注和思考的以上方面,希望更多的人深入思考、关注。  


作者   黎回举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