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珠玑巷传奇故事

2017-11-29 08:00:14   来源:黎恒曦 审核:黎恒曦       打印  转发  字号:T

明. 曹氏       曹礼先译     

宋宁宗年间(1195-1224年),有一位曾经得到皇上宠爱的苏妃年青貌美,风情万种,因近日皇上政事繁忙,宠幸不周,甚为不满。这一夜,皇上游宫到来,她极不赏脸,皇上甚为扫兴,皇颜大怒,把她打入冷宫。

苏妃在冷宫之中,更为寂漠,愁怨不已。她瞅准时机,趁着狱卒看管不严,她便化装逃了出去。日间扮成乞丐,晚上露宿街头路边,竟也无人知觉。

有一天,南雄府始兴县牛田坊有一富户,黄贮万押解粮食上京,刚返回关口市,下渡头停泊船只,准备猪肉酒菜拜神暧福,忽然有一女子下船乞食,黄贮万见此女子,虽然衣破,满身污洉,但也掩不住她美貌的气质。叫人带她进洗浴间,冲洗一番,当她换上衣服出来后,显现出绝代佳丽的风采:窈窕的身段,白皙的脸庞,玉雕般精巧的鼻子,樱桃似的小嘴,水灵灵的眼睛,时现时隐着哀怨和苦楚。看着看着,黄贮万不禁看呆了。他虽然走南闯北,穿州过府,但是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绝色的佳丽,心中陡生好感,关切地问她为何流落在此。苏妃因她来自苏杭,所以自称姓苏妃(实为胡妃),哽咽着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告诉他,黄贮万十分同情,于是把她带回广东南雄珠玑巷牛田坊匿居。

不久,皇上忽然想起苏妃的好处,下命令要见苏妃,手下人不知她出逃已很久了,周围找了几遍,仍未找到,复命皇上,皇上大怒。责令兵部尚书张英贵,钦命行文各省道府州县衙,但行访通缉多年,仍无迹可寻,乃奏请皇上,获准不再寻找了。不料,黄贮万已将苏妃改了姓为张氏,立为宠妾,也没人发觉,贮万手下的工人刘庄,因办事不力,遭主人责骂,心有愤愤不平,反主出走,报官泄露了出去。传至京城兵部尚书张英贵处,他想如果这种小民违法作乱之事让皇上知道,追究下来,罢职是小事,还会丧命灭族。于是,他会同有关的大小官员及大小太监,想办法共同掩瞒前面的原因,密行计议血洗南雄牛田坊,以灭苏妃踪迹。在朝庭上,张英贵奏请皇上:“现有南雄府始兴县牛田坊有贼作乱,流串犯案的平民胡乱冒奏。皇上,请派官兵前去构建军营。”皇上说:“准奏!”并要求在南雄之地建一平寇军营,聚兵镇守,并布置其它为国泰民安等诸多事宜。

兴幸罗贵有一姑丈乔辉,正在长安指挥所任职,听闻到风声,乃派家人立即出发,日夜兼程赶报罗贵,同时不到十天,京城的文书也到了南雄府始兴县。一开始,罗贵接到信息,立即通知有关亲戚,亲戚又通知他们的亲戚,始兴县牛田坊五十姓居民,全城兆亿居民,没有不发怒、叹息和惶恐的。惟牛田坊珠玑村九十七户三十三姓人家,平时就互相帮扶,守望相助,他们大多是在靖康年间(公元1129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钦宗二帝北狩,失去了家园的北宋朝庭官员及其家属,从河南汴梁、南京应天府、杭州及江西一路走难过来,在珠玑巷(他们用曾居住过的汴京祥符县珠玑巷命名)住下相处了二十多年,他们感情深厚,虽是异姓,胜似兄弟。于是户主们聚集商议说:“祖先们相传,南方烟瘴之地,多未开发,地广人稀,我们前去,必然有好处,大家向南而去,但求遇到有山岗居所,如遇到田地宽阔平坦的,需要把持的地方,大家就要开荒辟地,朝见口,晚见脸,仍然也象今日珠玑村的家乡啊!”接着大家大骂:“皇上这样做是不对的,皇上是无道的,奸臣又不忠心,奸臣好讲假话,皇上又不察真相,把人民迁移得无所依靠。”聚会商议完毕,立即派人奔赴始兴县县团申请,又立了文案,都不获批准,得不到文引。因事态紧急,罗贵是南宋初年在珠玑巷担任里长,是当地有头面的人,大家便委托罗贵赶赴南雄府申请,很快就获得批准,发给了文引,立号编甲后,大家稍为收拾粮食餐具等行装,背上兄长的骨殖,迁移大军就陆陆续续各自组队分散向南而去。

97户人家33姓,于宋开禧元年(1205)三月十六日开始南迁。有的人坐小船,如黄贮万一家就是坐小船走的,但大多数人是坐竹木排走的。因走得匆忙,有几家的竹木排绑扎得并不牢固,经两个多月的风吹雨淋及河水的浸泡,开始松动,如曹汝端的族兄曹一常一家的竹木排来到南海顺德大良破排角就崩坏了,只好上岸寻居住地去了,传说他在佛山三水等地开枝散叶,如今,顺德大良还留下破排角的遗迹,《张氏家牒》记载:盖传闻之开众至九江大洋湾,筏破登岸大洋湾地。罗贵为首的一行几十人继续排除千难万险,最终在冈州蓢底(今新会良溪)落籍;曹汝端为首一行几十人,在开平丽峒上岸(现开平沙塘镇丽新村)开族。南迁各户彼此曾立誓“世世相好,无相害也”、“万代永不相忘也”。他们的子孙从此散落南粤大地,并远迁世界各地,此乃后话。

即赴县团词:呈具凛罗贵等,系牛田坊珠玑里巷人,为避难,给文引以救生灵事。贵等历代住珠玑里,各有户籍丁粮,并无欠缺,平生守法安分,不料天灾地劫,民不堪命,今又奉旨建寨,斯土之民不敢不遵,细思无处可居,闻南方土广民稀,可以居住,未敢擅迁,特联词呈具陈,乞给文引经过关津,得以通行沾恩。

知县严(讳)统化批准申详本府文:

开禧元年正月初五日,赴南雄府具词,罗贵等原住珠玑里,为乞给文引以救生灵事,贵等祖居地今奉旨建寨团兵,小民只着迁居,特联名句陈,乞给文引,庶关津稽查有凭,民赖安生沾恩,知府钟远批查罗贵等九十七人原系珠玑里人,据称建寨集众迁徙,准给文引批照,通知所止处将文引缴核,该县属查收毋违,特示。

南雄府文引

广东南雄府为迁徙给文引事,本年正月初十日,据保昌县民罗贵等呈词称,前事合就给文引限日起程,凡经过关津营汎验文方行,毋得阻留,至所止处,即赴该县署立案定籍缴收引。正月十六日率九十七人同姓向南方而去,亲眷老幼甚众。二十六日方至新会县古冈州大良古蓢横江幸土人冯天成接歇数日,集众赴县告案立籍,缴回文引。冯天成、龚应达等保结准告案立籍,迁民罗贵等原居保昌县牛田坊人罗贵住在本县立案籍以救生灵事,知县李业芳批: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尔等皆是皇王民,乃具造籍,缴赴毋违,特示。

好险!不到十天,几千官兵飞马赶来,团团围住珠玑巷牛田坊,可惜来迟了一步,已是人去楼空,几千村民已不知去向,连附近五十八条村庄居民也大多逃走了,走得快,好世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官兵想继续追剿已无可能,因当时水道纵横,渡口众多。只好把草房子烧掉,把泥砖房子改为兵营。为了掩盖真相,把珠玑巷街中的水井封了,说是苏妃投井自尽了。不久,带兵大将军向其上级交令去了。

三十三姓九十七户名单:

曹汝端(瑞) 陈 猷   罗 贵   麦必秀    李福来(荣)  黄复愈

吴孟魁   邓一元   胡汉卿(瑞)   陆道恩   黎孔照   何大参、

赵世泽(常)   苏汝卿    吴国礼    黎满元    黄文富     黎圣俊

谭广孚    黄圣永    陈龙    谭君可   周彦休(才)   高誉恩

何一里    黄可问    周君美    温大化    尹仲奇     麦全

谭广信  吴礼贤    陆世奐(兴)   梁宏益     黎仁杰      高子启

吴永奇   区以信   叶三齐   梁淳化    李圣悦    卢明达

周伯道   区孔道    廖德举    陆荣泽    李子才     曹一常(祥)

黎文达 (远)   刘兆熊    汤  佐    刘沙亭   冯三才     刘  俊

谢忠卿     冯元昌    黄秀系    冯彦彩     陆世英     黄  义

罗元弼   麦信可   黄悦中   高易恩     冯元泽      黄仲贵

罗文奇(绮)   周观达    李子龙    文可大    冯文泽     李德裕

湛英奇  陆殽达   叶春泽   李宗伯    何汝祥    李英元

郭子交(高)  罗悦秀   伍显才   冯元愈     张汝学     冯德思

梁   维    周子达    黄吹笙    陆  德      黄 棠     胡胜章

吴士礼     周  礼     高宗裕     黄汝卿    阮可益     冯道立     黎成初

经过宋末大迁徙和元兵的杀掠,珠玑巷现在已物是人非了。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就有两位珠江三角洲人曾到珠玑巷寻根问祖,结果大失所望。这有他们留下的诗句为证。梁维栋(恩平人)诗云:“珠玑遗迹动凄其,厌说前朝有徙移。旧路人非荒草在,故园春尽落花知”。黄公辅(新会人)诗云:“长亭去路是珠玑,此日观风感黍离……已无故老谈前事,那得新闻访旧支!”虽然这两位诗人都还把珠玑巷当作故园,但它已荒芜得令人伤心,既找不到故老,也访不到宗亲(旧支)了。 但是,那是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怎么不令人后人怀念呢。旧 珠玑,新珠玑,是南迁后人永远的珠玑!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