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黎氏家族联姻文化圈考论

2017-10-09 01:48:13   来源:黎安权 审核:       打印  转发  字号:T

 沙滩黎氏家族联姻文化圈考论

     在中国传统家庭的婚姻关系中,世家望族之间联姻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化现象。以沙滩黎氏家族为中心的联姻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理念:一是与当地经济文化相当的家族联姻,二是与有家学渊源的家族联姻,三是看中配偶的个人素质。当然,这种联姻行为,主要是族中长辈,为家族的兴盛而作出的一项选择,其实远非当事人双方的个人意愿。

      初,黎安理长女嫁周善萃,次女嫁县学生张显谟,三女嫁西乡秀才郑文清,四女嫁国子监生詹祖荣,五女嫁举人吴朝东,六女嫁张钦昊。[1]黎安理的几个女婿,都是本地人。难能可贵的是,在选择女婿时,黎安理看重的是对方家庭文化背景或受教育程度,没有拜倒在物质和金钱之下。

      黎安理三女婿郑文清,世居鸭溪天旺里河梁庄。少尝试秀才,不得,即弃去。后从其父郑学山问方脉,独精伤寒,性嗜酒。凡求医者,从不收取钱财,有酒则取一壶即可。晚年,更嗜垂钓,以布衣终。[2]育有三子二女:长子子尹、次子子行、三子子愈。

       郑子尹12岁时,时鸭溪天旺里一带,年轻人打牌赌钱、酗酒闹事、好逸恶劳等不良风气盛行,子尹之母黎三姑,唯恐孩子不思上进,染上这些坏毛病。于是,萌生了择仁而居的念头。嘉庆二十四年(1819)春,郑文清举家迁至禹门尧弯,与岳父一家比邻而居,时黎安理已是68岁的老翁了。病入沉疴的黎安理,仍强撑着病体,不时给外孙讲诗说文。不久,黎安理去世,子尹即从二舅黎恺学习。两年后,大舅黎恂从浙江丁忧还家,遂在其创办的振宗堂就读。

      黎三姑经常教育子尹:诚为我子,必勤必正。苟酗于酒,言博,不立本,不孝悌长厚,此非吾养,毋上我坟也!尝曰妇人舍言、容、功,无寻德处,言止柔敛,容止整洁,功则凡百当为,死而后己耳。[3]显然,黎三姑寄希望儿子不辱家声,有所建树的自尊心,一直是其子郑子尹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由此可见,敦厚向上的家风,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1823年,时年20岁的黎恂长女,与子尹喜结良缘。黎、郑两家再次联姻,结成了双重叠加的至亲关系,使得黎氏家族最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在血缘共同体内部进一步得到确认,其家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不断得到提升。后莫友芝的长子莫彝孙,先聘郑子尹三女郑蓂于,遗憾的是郑蓂于先病去逝,这门婚事才告吹。

     黎恂次女黎佩湘,嫁北乡杨华本。杨华本,字子春,号茂世。早年在振宗学堂就读,系黎恂的学生,与郑子尹交游。黎、杨两家的联姻,堪称珠联璧合、门当户对。首先,黎恂是1810年举人、1814年进士,曾任浙江桐乡知县。而华本之父杨之瑜,是1808年举人,1817年大挑一等,分发福建建安知县。因劫案不获,改教职以归,选授郎岱厅学正。1842年以其父病告归,复委修文、务川训导,均不就。[4]其子华本,1849年领乡荐,1862年大挑二等,授湖南安化教谕不就。

     咸丰年间,遵义农民起义尤剧,华本独自一人,护送老母徐氏,远赴胞弟杨蔚本任职的直隶任所就养。在直隶时,华本追随直隶总督刘佑军,参加了平定捻军起义。因军功卓著,擢升知县。后捐升知州,拣发云南补宣威州,赏戴花翎加铜运衔,再补广西宾州,调石屏,历署路南、阿迷、习峨、大姚、寻甸等州县。华本为官,以清廉自持。游宦归来,宦囊萧瑟,意嚣嚣然也。又精歧黄术,晚年丹颜鹤发,无贵贱,造请者蹱相接。 [5]著有《如不及斋诗文》若干卷、《见闻录》一卷、《聪聪录》一卷、《训子箴言》一篇及《节选医学》三卷行世。由于双方家长都具有相同的仕宦背景,这也是黎、杨两家结亲的原因之一。另外,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黎、杨两个家族血缘关系的结合,其实也遵循了生物遗传优化组合的基本规律。

         黎安理三女婿郑文清,后来把自己的长女嫁给了今播州区乐山镇处士冯乐善,次女嫁给了禹门磨子坎庹以纯。以纯能文能诗,其后人庹俊生,民国初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不难看出,郑文清的择婿门第观,与岳父黎安理的文化价值取向,可谓一脉相承,如出一辙。

      黎恂的外孙郑知同,娶遵义北乡屏凤山庄(今礼智垭)宦子蕃之女宦霞英为妻。[6]郑知同与宦霞英的结合,反映了郑氏、宦氏不仅门第相当,而且两家都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和文化积累。郑知同的父亲郑珍,号称西南巨儒,自不必说,宦霞英之父宦子蕃,是莫与俦任遵义府学教授时,最为得意的两个弟子之一。宦子蕃、郑子尹二人,还有同窗之谊。而子蕃生前,又与莫与俦五子莫友芝友善。子蕃多才多艺,工山水和书法,曾五次参加乡试不售,于1849年愤然离家出走,1859年客死扬州。子蕃去世后,其亲属就曾得到过莫友芝无微不至的关照。子蕃之祖姑,嫁给遵义进士李白初,因生李春祁而卒。友芝抚养遗孤春祁,至其成立。后李春祁得中举人,1835年官浙江知县。[7]

      郑知同岳父一家,一堂上下,个个满腹经纶,以学行驰骋当世。其内兄宦懋庸,少时,尝受于黎庶焘,又与经巢为世戚,颇知为学门径。[8]然科场不如人意,只选取国子监生,终身未入仕途。数十年间,宦懋庸读书万卷,丹黄评点十之三四,著述甚丰,是继郑、莫、黎三家之学而集大成者,堪称晚清时期黔北文化的殿军;内侄宦应清,清末贡生;内侄孙宦乡,当代杰出的国际问题专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而郑知同岳父宦子蕃之胞伯宦廷铨,乃新舟龙渊翰林王青莲继子王漳之岳父。廷铨系1801年拔贡、1808年举人,曾任印江县教谕,嘉庆二十二年(1817)被举为河南辉县知县,未赴任。

      古有语曰:人之少行,与母最亲,举动善恶,父或不能知,母则无不知,故母教尤切。从黎氏家族为中心的联姻文化中,可以看出女性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最典型的莫过于郑淑昭。郑淑昭,小名阿芝,生于道光六年(18262月初十日,系郑子尹长女、黎恂的外孙女。自幼绍承家学,妇德母仪,一世楷模,诗词亦绰有大家风范。[9]23岁时,适团溪平水里青龙山赵廷璜。

      廷璜幼时,家计萧条,有一富商劝其父曰:一门孝秀而不救贫,盍弃儒而习贾乎![10]廷璜不肯废学,与郑珍游,得识许、郑之学门径。后随莫庭芝习性理之学,从布政龄先生习包世臣书法,学使翁同书赞其曰:学有根底。廷璜一试于乡,不售。乃游走于各司、道衙门之间,以书吏维持生计。咸丰四年,桐梓杨作喜起义,廷璜值奇穷,频年饥,驱客诸侯间。每除夕一归省,过上元即又橐笔负砚出。尔时白发倚杖,破涕为笑,以送游子。[11]曾与三舅黎兆祺一起,抗击义军,后协助蹇訚攻克湄潭等地后,得保升知县,赏同知,归四川补用。育有三子一女,长子赵怡、次子赵忻、三子赵恒。因长期游幕蜀中,廷璜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淑昭先后把三个儿子培养成有名的诗人、学者兼书画家,在乡中一直传为美谈。

     光绪元年(1875),赵廷璜任四川大宁知县,遣人接淑昭到县署休养,而淑昭不肯坐享清福。大宁山多田少,当地妇女大多只会种菜养猪。于是,淑昭就教她们养蚕,以增加其经济收入。暇时,对子女心慈语温,口授诗书,据灶觚,或携之菜畛,或置纺车舂臼旁,必使随音缓读,背诵如流乃止."

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等级社会中,一个母亲的美好愿望,往往寄托在男性身上,儿子无疑是其最佳人选。受其影响,长子赵怡,饱读诗书,学有渊源,系1889年举人、1894年进士,曾任四川新津、陕西石泉知县,安岳经征。次子赵忻,一生劬志好学。23岁时,补学官弟子员,1877年成举人。曾于187918831886年三次进京会试,均不第。后援例以知县官四川,两署名山知县。后赵忻娶遵义华正伦之女,《续遵义府志》卷24列传七里,保存了华氏的六首佚诗。三子赵恒,少承母教,1893年举人。曾两次赴京会试,不第。1899年,任川东盐运大使,后任峨山县尹。光绪三年(1877612日,郑淑昭卒于大宁县衙,享年51岁。长子赵怡,思母教不忘,将其生前言行,辑为《慈教碎语》一卷行世,其事迹被列入《清史稿.列女传》。

      郑淑昭之弟郑知同,后将女儿郑纨嫁给外甥赵怡,两家再结秦晋之好,而郑知同竟与姐姐、姐夫,成了儿女亲家。这种传统近亲婚俗,虽然有助于家族间的互动和交往,但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说,实不可取。郑纨与赵怡,育有一子,名宗献。至赵宗献后,该房乏嗣。

      郑氏、赵氏两辈人的姻缘,反映了以黎氏家族血缘为中心的联姻文化圈,直接或间接地存在着一定的交集。在其交集的背后,又呈现出向其他家族辐射的特点,进而成为一支助推黎氏家学传承的新生力量。黎氏世家文化的传承,因联姻而生生不息。比如,郑子尹的外曾孙赵宗镇(赵忻次子),字文特,娶新舟宋家坝卢宗彝独女、著名诗人卢葆华。而赵宗镇系赵恺的堂侄,赵恺又是卢葆华的舅舅。众所周知,赵恺乃黔中学术泰斗,又是著名的汉学家,其外祖父华家,系当时贵州名门望族之一。赵恺早年受知于郑知同,1904年成贡生。郑子尹的长外孙赵怡,官署四川江津县时,曾聘赵恺为县衙参事。归乡后,赵恺长期在遵义县中执教。192610月,受遵义县长胡翯相邀,与安顺人、清末进士杨恩元担任《续遵义府志》总纂,对地方文献的整理与保存,贡献良多。

      郑子尹三外孙赵恒的长女婿杜叔机,系1909年拔贡、新舟老佃子人杜希陵先生的长子,而杜叔机又是开国少将、文化将军陈沂(本名佘万能)的舅父。赵家、杜家、佘家在当地都是经济文化与之相当的家族。又如:黎恂三子黎兆祺,娶里中望族、1814年进士、萧家坝人萧韶鸣之女;后兆祺长子黎汝弼,再续前缘,娶萧家坝之萧氏。不过,黎氏、萧氏两家族的联姻,仅维持了短短的两代。兆祺次子黎汝怀长女黎鹿芝,嫁本县北乡牛蹄杨兆麟。光绪二十九年(1903),兆麟以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人称杨探花,授职翰林院编修,官浙江嘉兴知府[13];兆祺三子黎汝谦,娶1898年戊戌科状元、今黔东南麻江县高枧坝人夏同和之妹夏佩卿;四子黎兆铨,娶绥阳郑场举人杨开秀次女。

      遵义老城北门外湘川唐氏,虽然与黎氏家族无直接的血亲关系,但与本县西乡天旺里郑氏家族,有着很深的渊源,这最早可追溯到郑子尹的伯高祖郑菘。据相关史料显示:郑菘之女适湘川唐金之子唐源准。[14]源准,字以平,号直圃,嘉庆三年(1798)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始应春官,不第。以知县分发广东,为巡抚韩司寇所器重,令署韶州英德县,后权钦州,补阳山县令。其原配郑氏,乃郑子尹的季姑祖。唐源准育有一子,名唐树义。少时,树义随父官岭南。嘉庆二十一年(1816)乡试,得大挑知县,分发湖北,历任监利、天门、江夏诸州县,累官至汉阳同知、兰州道员、湖北布政使,权巡抚。

      唐树义之子唐炯(1828-1908),字鄂生。按姻亲辈分来说,唐炯系郑子尹的表弟,道光二十九年(1849),唐炯中举,因军功得以分发四川。1859年署南溪知县,次年得赏花翎,以同知直隶州用。[15]曾协助骆秉章解绵州之围。初,黔军有播勇三百人,无常饷。恃战捷奖资佽给。渠令告急时,许重饷,围解,食言。时黔军将领颜佐才、夏维良等官兵,为此耿耿于怀,遂杀楚军200人以泄愤。事后,楚军诬陷唐炯为幕后黑手,将其革职,以待罪之身,领兵回黔。曾擒获义军首领刘仪顺,得赏二品顶戴,后官至云南巡抚,寿享81岁。唐炯生前与表兄郑子尹情深意笃,并对困顿中的表兄一家,时常施以援手。此外,唐炯生前还出资刊印了郑氏数种著述,所之得以广传。

        通过以上的叙述和分析,可以看出,黎安理长房黎恂一支,先与本地周氏、张氏、郑氏、詹氏、吴氏等家族联姻,后与本地萧氏、杨氏、冯氏、庹氏、赵氏等家族联姻。其中黎氏与郑氏、赵氏、萧氏三家的联姻,甚至还曾出现过前后两代相继通婚的现象。就黎安理次子黎恺一支而言,与之大致相似。即先与地缘相近的杨氏、宦氏、蹇氏等家族通婚,再发展到与省外世家联姻,这在黎庶昌一房,尤其十分明显。

      黎恺长子黎庶焘,娶郑场举人杨开秀之三女。后庶焘之子黎尹融,娶老城柿花园人、曾任四川后补道员蹇訚次女蹇仙桃。1894年,仙桃病逝于黎尹融任职的吉林农安县任所,年仅26岁。而尹融长子黎渊原配,也是老城柿花园的蹇氏。从姻亲辈分来看,郑子尹、莫友芝、黎庶昌属姻亲同辈,对蹇訚而言,是姻亲长辈。由于蹇訚之父蹇臣,生前与郑子尹、莫友芝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也为日后黎、蹇两家的联姻,打下了基础。黎、蹇两家结缔的因缘,不但纵向时间长,且辈分衔接不乱、伦理井然有秩。

      黎恺三子黎庶昌一房,其联姻地域,由当地望族扩展至省外有名望的文学世家。这对于巩固家庭成员之间的裙带关系,为增进双方家族文化的了解和交流,包括文学创作,起到了渐臻醇美的作用。庶昌先娶莫与俦之小女莫氏,继娶苏州赵曼娟,再娶松江王新宝。其独子黎尹聪,娶光绪中期曾任思南知府、江西泰和人周继煦之六女。周继煦,字春圃,号蕉心词客、作楫子,江西泰和人。其子周希祖,字楚白。平生博综群编,对义理、考据、辞章诸学,皆得要旨。庶昌继室赵曼娟、妾室王新宝的墓志铭,就出自其手。周希祖去世后,黎庶昌还为之撰墓志铭。以后,尹聪次子黎仲箎娶遵义老城石家堡李慕靖八女李婉如,庶昌长女黎瑞荪,适湖北武昌张裕钊之子张沆。张裕钊,字廉卿,近代散文家、书法家。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举,授内阁中书。后入曾国藩幕府,为曾门四弟子之一。庶昌次女黎瑞蓂,适莫祥芝次子莫祁,莫祁曾任两淮盐大使,工书法,颇得伯父莫友芝神韵。莫祁的父亲莫祥芝,乃莫友俦九子,曾任安徽六合知县,后署高邮、上元、通州、江宁知县。祥芝性格刚毅,机警过人,事至不惧,很有才干。其书房命名为三事斋,自负若此。谓之曰:不生事、不畏事、能了事[16]。平生爱好古籍收藏,家中藏书颇富。

      黎恺四子庶諴之女黎瑞薪适刘庆汾,庆汾曾随黎庶昌出使日本任随员。归国后,任苏州知府,后任兴泉永兵备道台。

      综上所述,以黎氏家族为中心旁及其他家族而形成的姻亲文化,结成了阵容庞大的家族文人群体,有利于家风与家学的培育。这对于贤子佳婿,在学问切磋、德行修养、人格塑造、眼界开阔等方面,起到了引渡津梁的作用。比如莫友芝妹夫黎庶昌,先师从于长兄黎庶焘、从兄黎兆勋,继师从于表兄郑珍及内兄莫友芝。又如黎庶昌与内兄莫庭芝,他俩都是郑珍的学生,受益匪浅,莫庭芝还一度与郑珍研习《说文》,其九弟莫祥芝,后来还与黎庶昌结成了儿女亲家,使黎、莫两家的文化实力更趋雄厚,为薪火相传蓄势增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摘自:新舟世家文化探源,原创作者:夏仁波,编辑:黎安新,核稿:黎恒曦,勘误:黎国强(联系电话13728886039)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