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民族历史与黎氏家族史的关系

2017-10-09 01:43:00   来源:黎安权 审核:       打印  转发  字号:T

浅谈中华民族历史与黎氏家族史的关系

 

中国历史分正史和野史,正史是见于教科书的史料,野史是根据传说由专家、学者编纂的资料。集合两种史料作以下浅说。

据传太昊伏羲风姓六千年前生于成纪(今天水市),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县),死后葬于淮阳,共传十五世。从事渔猎,创婚姻制度,由族内婚转为族外婚,创制乐器“瑟”,创作乐曲《驾辩》,始作八卦,他在黄淮平原上,掀开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序幕。以龙为本民族的崇拜物,他把归服民族的崇拜物集于龙的一身,后人把龙视为种灵和权威的象征。他封龙官,建龙师,所以我们中华民族始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为纪念他,多处建庙筑陵,最有名的是天水市伏羲庙,规模宏大的陵墓为淮阳太昊陵。

女娲是伏羲之妹,曾助伏羲建立婚姻制度,制作笙簧乐器,据传她能用土造人,现在仍流传着伏羲子妹制人烟,女娲补天的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河北涉县凤凰山建有娲皇宫。

神农氏炎帝,姜姓,其父少典,始教民兴农,故称神农氏。以火德王,亦以火纪官,故又称炎帝。原居姜水流域(今宝鸡市),后与中原黄帝结盟,在涿鹿打败了以蚩尤为首九黎集团,炎黄联盟,在黄淮流域扎下根,成了华夏民族的主干成份。后又演变为汉族,所以人们把汉族以至中华民族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他教民耕种,从此有了原始的农业生产,为了医治疾病,遍尝万草,为了剩余产品的交换,他又采取日中为市,以治麻为布,制作衣服,开创我国的农业文化,缔造了中华古国最早的文明,被尊为农业之神,医药之神,太阳之神,他因尝断肠草献出了生命。炎帝主陵于公元967年宋朝所建,位于河南炎陵县城西塘田乡炎陵村鹿原坡,成语逐鹿中原的典故就出于涿鹿之战。九黎的一部份逃往北方,为汉时匈奴的先祖,一部份以氏族名称为姓为黎,形成了黎氏一个世系。

轩辕氏黄帝,姬姓,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市),后居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县),黄帝是人名。他与炎帝是同时代人,联盟炎帝打败了蚩尤为首的东方集团,主宰中原,奠定了中华文明古国的基础。他教人建筑房屋,驯养家畜。种植五谷、裁缝衣服、制造棺椁、器皿等,造文字、记事,做臼杵,做历法,发明乐器,制音律,做舟楫。他的妻子嫘祖教人养蚕织绸制衣,后人尊她为“先蚕娘娘”。

黄帝带领人们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的盛期。后人把他视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尊奉他为我国的始祖。他有子孙15人,其中有14人形成了12个姓,尧、舜、夏、商、周的帝族都是他的后裔。黄帝死后葬于今陕西省黄陵县桥山。

少昊已姓名挚。黄帝之子,是24个氏族部落聪明酋长,他是黄帝氏族向东发展的一支,生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建都于穷桑而后迁都曲阜,活动于山东半岛称为少昊之国,以鸟为图腾(崇拜物),周朝帝族等都是他的后裔,少昊陵位于曲阜市东的旧县村。公元1012年宋真宗大修少昊陵,1111年宋徽宗又重修,型如埃及的金字塔。

颛顼,姬姓,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生于若水(四川荥经县,后居于高阳,今河南杞县),是炎黄联盟的首领,10岁助叔父少昊治国事。20岁作了首领其地域东临海,西至甘肃。炎帝的后裔水神共工与其争首领之位,从东打到西到不周山(即昆仑山)。撞倒该山从此河水向东流,为防止有人争位,命黎为北正之官,其后人以黎为氏,又形成了黎氏的一个世系。他的玄宫墓在河南濮阳市,建于元代。

帝喾,姬姓,名夋,黄帝曾孙居于高阳,因最初奠基于辛(陕西台阳),故称高辛氏,15岁辅佐颛顼,30岁为首领,先讨房王之乱,后胜共工之争,他有四妻,长姜源生弃(即后稷)为周族的祖先,次简狄生契是商族的始祖,三庆节生尧,四常仪生挚。帝喾死后由挚接首领位,因不修善政被废。由帝喾即位,帝喾陵和颛顼陵均在河南内黄县。

尧,伊祁姓,名放勋,号陶唐氏。史称唐尧,他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首领,13岁受封于陶(今山东荷泽市陶丘),15岁又封于唐(今河北中部),16岁接挚位,定都于平阳,人们称为唐尧,他被人们视为典范的仁君,尧帝陵位于山西临汾市郭行乡的郭里神林。

舜,姚姓,名重华,生于诸冯(今山东诸城县),居于虔(今河南虔城县,史称虔舜,黄帝九世孙。他是尧选定的贤能接班人,并将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为妻。舜在桑梧病死,两妻恸哭不止,血泪滴在竹子上,后双双投江而死。后人把斑竹称为湘妃竹。舜帝陵在今河南宁远县九嶷山。为尊颂他们,后人有尧天舜日之说。

禹,姒姓,名文命,也称大禹,夏禹。夏朝的奠基者,黄帝后裔,受舜的禅让继位,舜在位时禹管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史上有太康失国,少康中兴之说,夏从公元前12世纪末至前17世纪初,约500年,传14世,17王。大禹陵在浙江绍兴市禹陵乡,禹陵村。

汤,契之后裔,子姓名履,又称成汤。商王朝的创立者,原为商部落首领。商从公元前17世纪至前11世纪,历时600年,共传17世、31王。传18王后盘庚迁都于殷,庚封同宗于山西,是为殷契,子姓侯爵,建立地方国家——黎国,即为本宗始祖。汤王陵在安徽毫州市汤陵公园。

周文王,姬姓名昌,帝喾长子后裔,商末年封为西伯侯,亦称西伯,文王死,其次子姬发接位即是周武王,约公元前1057年兴兵伐商,建立周朝。以公、侯、伯、子、男五等分封亲属和功臣。成王,康王时期封有71国,同姓占40国。周分西周、东周两个时期,西周到幽王宠褒姒千金买笑,点烽火戏诸侯,失信于天下,后申侯联合犬戎攻入镐金,幽王被杀,西周亡。

申侯立废太子宜臼为国君,称平王,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市)史称东周。东周又分两个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为春秋时期,因鲁氏春秋而得名。周王室国立衰退,先后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争霸之春秋五霸。

春秋后期,有鲁大夫姓孔名丘,后人们称他为孔子,是教育界的始祖,是儒家学术的奠基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历代封号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他把鲁国的编年史升华为中华民族的第一部完整的历史书籍,命名为鲁氏春秋。

春秋时期有黄帝后裔杜宇在四川郫邑(即郫县)称帝,号曰望帝,传12世,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望帝教人兴农,川人为纪念他,至今有杜鹃催春之说(杜鹃为望帝的化身)。

春秋时,一百多国,到战国初年只有七国争雄,公元前256年灭东周,公元前221年秦灭6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封建专制的集权国家,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

西周分封时有尧的后裔得封于河南浚县东北(又说河南黎阳县),国名黎国、侯爵,其后人以国为氏,姓黎。综上所叙,黎氏渊源大约分为下列世系。

炎黄时代东方集团九黎部落(九不代表一定数,表示很多个,不能以字断义),黎为氏族名称,其后人即以其为姓,曰黎。这是黎氏最早的氏族。

颛顼命黎为北正之官,掌管民事,其后裔即以官名为姓,曰黎。

殷封黎侯殷契封地在山西,建立诸侯国家,黎国,其后裔以国为氏,曰黎。《黎氏春秋》所载的宗支都为其后裔。

周封黎侯,封地河南浚县西南(一说黎阳县),其后裔以国为氏,曰黎。

北魏时,魏孝文帝迁都于洛阳,将鲜卑人复姓素黎改为汉族,赐姓黎。

春秋时齐大夫,黎弥或黎且为同一人,即黎弥且封邑于黎邑,他不是世系关系,是宗支关系,因为他本身姓黎,有的谱本把世系和宗支混为一谈,甚至把统一郡氏京兆与其始迁祖郡氏混为一谈,纵观所有正史记载的黎者,都以京兆为全国统一郡氏,编纂谱本多参考国家正史资料,当野史传说与正史相抵牾时,应采用正史资料。

史书记载五帝就跨越了1500年,这只是大约时间,春秋以前无法推导干支年代不应凭空编写干支年代,干支年代必须有公历对照或有帝王年代对照,才能推导出时间,中国文字在春秋时初具规模,一朝一代发展才有今天的辉煌。

语言文字研讨本不属于谱本的编写范畴,是属于语言文字学。就有关黎氏的语言文字,属于谱牒学的研讨范围,字的发音在古代有五音,相当于现代乐曲,1.2.3.4.5,本音读1音,徵音读5音,现代有地方音和普通音的读法。云、贵、川、渝的地方音读1音,要注意的是不能在神龛上写本音黎氏,或徵音黎氏,编写谱本时一定要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词性,如周伯戡黎,戡为武力争服,为其所用,而不是诛灭。因为古典文字的通假和活用,不但要理解字词的本意,更要真正懂得在文章中的含义。以上浅说是否确切,望与族仁共同商榷。

                                                                                                                                                       

摘自:黎氏宗谱探微网,原创作者:黎祥芹,编辑:黎开洋、黎志宙,核稿:黎恒曦,勘误:黎国强(联系电话13728886039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