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粤黎氏与上杭黎氏渊源
2017-10-09 09:06:21 来源: 审核: 打印 转发 字号:T
江水从大娄山南麓一路蜿蜒而来,到这里成为一条澄碧的带子,开阔的江面上,静卧着长约半里的一个沙滩。两岸缓坡河滩上的良田沃土,滋养着散居在苍松翠柏、茂林修竹间的几十户人家。农闲时节,江面上会泛起几只小渔船.撒网捕鱼、耕田读书的生活,在这个村庄延续了四百年。
这是贵州省遵义市东40余公里处的新舟镇沙滩村。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幅员不过十里,但却曾名动海内。晚清以后的一百多年间,这里走出了几十位文人学者、两位外交官和大批有作为的官吏。学者们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从经学、文字学、版本目录学到地理学、天文学、农学、医学,都有颇高造诣。人们把这个学者群的成就,称为沙滩文化。一些长期研究它的学者认为:沙滩文化的出现,在贵州文化史上是一个奇迹。
这一切,起源于四百多年前定居此处的黎氏家族。
三百年家塾十六代教师
新舟镇禹门小学的女教师黎镜,年约四十,是黎氏家族的第十六代子孙。一问,才知她已有了20年教龄。“我的父亲和哥哥也都是教师,”黎镜说。据家谱记载,黎氏先祖在明朝末期迁来沙滩,在附近的禹门寺中建振宗楼作为黎氏家塾,培养本族和邻里子弟,历时三百余年。黎镜的父亲和堂祖父、著名诗人黎焕颐就是这个家塾的末代弟子。
曾有一名叫杨开秀的举人受聘来任教,和黎恂一起,培育了大批英才。这些才子中的郑珍、莫友芝被誉为“西南两大儒”,黎庶昌是两次出任驻日本公使的著名爱国外交家。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寄托着对有贡献的老师永远的怀念:“禹门寺,读书堂。孰为师?黎与杨。六十年,前后光。两夫子,教泽长。”
黎镜的父亲曾将家谱记载的历代教师作了统计。结果表明,黎氏十六代人,代代有教师。
《古逸丛书》和日本义女
1881年,黎庶昌第二次出任清朝驻日本公使,一件影响中国学术界的大事拉开了帷幕。
他利用钦差大臣的身份和条件,广泛与日本朝野文人学士交流,广泛了解和征集从中国流传到日本后,中国已经失传的古代书籍。
他的前任何如璋曾经有过同样的愿望,并把一个名叫杨守敬的人带到日本,从事这项工作。但是,最终并没有成功。
黎庶昌将杨守敬留下,让他专心访书。杨一发现珍贵书籍的线索,就跟踪追击。每获得一本书,都由黎庶昌出资。
时间一天天过去,搜集到的珍贵书籍越来越多。黎庶昌出巨资把日本的精良工匠雇佣到使馆,影印、刻书版,一年多后,二百来卷书全部刻完。黎庶昌将它定名为《古逸丛书》。
1884年,这批精致的书版和黎庶昌一起漂洋过海,回到中国。黎将它们全部交给金陵书局,出资大量印刷,使26种珍贵的古籍,以特殊的方式,回到“娘家”。学术界为此欣喜,东瀛为之震动。
在沙滩黎庶昌故居“钦使第”内,有一幅日本女子的画像。义务管理黎庶昌故居的黎培理说,这幅画像背后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画中女子叫藤野真子,是日本文士藤野正启的女儿。藤野正启是黎庶昌在日本结交的文友。他在黎庶昌回国前去世,黎庶昌为他立了墓碑,写了墓志,收养他的女儿真子为义女。真子和黎的夫人赵曼娟情同母女。据记载,1884年,黎庶昌回国后,与夫人赵曼娟送病逝于上海的黎母灵柩回沙滩。他们乘船沿长江到达湖北嘉鱼县时,赵曼娟病逝。噩耗传到日本,真子如雷轰顶,“惊叹若狂”、“悲恸不能言”。7年后,黎庶昌在沙滩安葬赵曼娟。一篇赵氏墓志铭,从日本寄到遵义,娟秀的汉字,字里行间流露出真子对异国义母的真挚情感。这篇铭文被刻成石碑。目前收藏在贵州省博物馆。
黎氏家教
黎镜回忆起自己和弟弟30多年前受到的家庭教育,印象依然十分深刻。她说,自己和弟弟大概都在两岁时就由父亲教认字、背诗歌。她背的古诗不多,但那时流行的毛主席诗词等,她上小学前已能背近百首。
不止他们一家是这样重视读书。黎镜说,当时,他们邻近的几家族中长辈,晚上时常在煤油灯下朗读古诗文。“三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我还经常回忆起。”黎镜的父亲去世前,写了一篇总结黎氏家教的文章。文章中说,黎家的妇女怀孕后,除适当做些家务外,必须每天读书,读后和姑嫂侄女讨论,这是胎教。孩子4岁发蒙,由祖父母带,讲故事、教识字,是学前教育。六七岁上家塾,是学校教育。学习分四个阶段:4年诵读,学启蒙课本和四书五经;4年讲解四书五经,又学习作诗文;4年广泛阅读,教师因材施教,学农学医或者学诗、文都可以;最后4年,是专攻、研究。
据记载,黎家的读书人大都要从事劳动。有几次,中举人的喜报送到沙滩,“新科老爷”还在地里劳作。
但黎氏后人中也有人反叛这种教育。黎镜说,曾任《文学报》总编辑的黎焕颐就是一个。黎焕颐是黎镜的堂祖父,和她的父亲同在黎氏家塾上学,老师是黎焕颐的父亲。由于老师要求太严,当时十多岁的黎焕颐不愿再上学。黎镜的父亲偷偷拿出家中的几本线装书卖了,把几块银元给了黎焕颐。黎焕颐去了省城贵阳,最后到了上海。历经坎坷,努力学习新文化,最后成了著名诗人。
化为灰烬的藏书
图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清代贵州交通闭塞,很少有图书从外面运来。据记载,当时全省藏书最多的贵山书院,也只有几千卷。县级书院中,要找出《史记》、《汉书》这样的典籍十分困难。
黎恂曾任浙江桐乡知县,卸任时,他购买了5万多卷书,装成几十箱运回沙滩,建起藏书楼,让人眼界大开。后来,黎庶昌兄弟和他们的侄儿辈,也在这批书的哺育下,成为文人学者。郑珍每次去北京考试,都要大量买书回沙滩。历时40年,他的藏书也达到五六万卷,其中还有几十种是海内孤本。莫友芝在沙滩的藏书比黎恂和郑珍更多,在全省首屈一指。1884年黎庶昌从日本回国,带回十几万卷图书到沙滩。丰富的藏书,催生了令人瞩目的沙滩文化。
黎培理说,老一辈的族人说,黎恂和郑珍的藏书在清朝遵义“号军”起义时被烧毁。黎庶昌和其他人的藏书由于种种原因逐渐散失。但“文革”时,从沙滩黎氏各家搜出的线装图书,仍然装了8车。这批书被烧掉后,沙滩的藏书楼全部空了。
沙滩文化
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郑珍、莫友芝、黎庶昌,是贵州文化史上的杰出代表。长期研究郑、莫、黎的省社科院研究员黄万机认为,郑珍是清代第一流的诗文大家,也是学术界公认的汉学大师;莫友芝是我国版本目录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又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黎庶昌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中日睦邻友好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他的散文创作算得上是清代名家。他们的成就,是文化长期落后的贵州的一个奇迹。
黄万机认为,沙滩文化遗产的精华在于:坚持办学;刻苦学习;购求图书、遗惠后人;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勇于革新开拓。黎庶昌的侄辈、孙辈都乐于学习东西方文化科学知识。黎汝谦在日本神户、横滨任领事官,与翻译官合译《华盛顿传》;黎渊、黎迈留学日本回国,黎渊创办北京政法大学堂,黎迈到四川兵工厂任职。这些情况表明,善于吸取多方面的文化精华,正是沙滩文化不断丰富的主要原因。
“贵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滩。”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沙滩文化在贵州的地位。(唐福敬)
摘自:香港黎氏宗亲会会刊,原创作者:唐福敬,编辑:黎健明,核稿:黎健明,勘误:黎国强(联系电话13728886039)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慧仙15999626778
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开发13613024963 ;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