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黎氏家族与宗祠及状元及第

2017-10-08 01:39:58   来源:黎安新 审核:       打印  转发  字号:T

图片1.png

黎氏宗祠保存完好,如今用作敬老院。

图片2.png 

黎氏祠堂门牌楼规模宏大。

   黎氏宗祠,位于前锋区观阁镇七谷村2组,建于清代,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188平方米,建筑面积675平方米,由门牌楼、前厅、正厅(已毁)、左右 厢房构成四合院布局。门牌楼为砖石结构,宽33.68米,高约10米,单檐,仿古建石坊,四柱三间,宽6.5米,高7.4米,明间为通道,两次间用青砖封 堵;坊柱置有对联两幅,一云“来游珠履觇门第,记忆嫦娥报牲名”,一云“仿鹿洞芳规规趋必由是路,峙狮严耸峻峻及可配于天”,坊额右行“黎氏宗祠”,额上 立行“状元第”匾牌;坊上雕人物、动物、花卉图案。前厅中为戏楼,面阔6.5米,进深5.4米,左右各置配房3间。厢房面阔313.28米,进深5 6.14米,高5.4米,穿斗抬梁梁架,小青瓦屋面,悬山式屋顶。院内左右各有1口清代古井。

  黎氏宗祠门牌楼建筑规模宏大,石雕艺术精 湛,线条流畅,人物活泼生动,是不可多得的民间雕刻艺术珍品,对研究民间建筑艺术以及该区域的石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作为坊房结构的民居仅此唯 一。匠心独具的设计理念,形成了该祠独特的建筑特色,具有重要的艺术、科学价值。同时,它也是市域内保存较为完整的族属宗祠建筑,为研究市内族属繁衍历史 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1年,黎氏宗祠被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状元第”匾牌耀然黎氏宗祠

  黎氏,本南方汉族姓氏,今以湖南、广东、 四川、江西等省分布较多,是中国排名第九十二位大姓。俗话说,树大分杈。随着生命的传递、繁衍,黎氏家族不断扩大,一些家族分支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开基 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这些新形成的宗族和分支,往往又会建立新的祠堂,来供奉最亲近的祖先,于是由一个祠堂又衍生新的祠堂来。据文献记载,黎氏四 修家谱50余部;郡望堂号加上遍及各地的黎氏宗祠,就目前统计已逾千余座。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祠堂,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和举行祭祖活动场所,又是从事 家族事务活动的地方。

  黎氏宗祠亦作“状元第”称。第,又称第 宅。《前汉·高帝纪》为列侯者赐大第。《注》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也。《司马相如·喻巴蜀檄》位为通侯,居列东第。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通称宅 第、府第、门第,入进士者谓进士第,考取状元者称状元第。唐宋以来,“状元及第”象征功名和高官厚禄。然而这座清代中晚期普通的黎氏宗祠,究竟是何人曾以 殿试而夺取过状元及第?路人面对这醒目的“状元第”三字耀然坊上,难免不令其兴趣盎然。

  何谓状元?状元是指古代科举殿试第一名者 之称谓。古代考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殿试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第一名则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格 者皆为进士。一旦高中状元,披红挂彩,敲鼓鸣金,骑马游街,前呼后拥,好是威风。据史籍记载,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共考取状元503人;如果加上 辽、金两代、张献忠的大顺朝廷以及太平天国状元计48人,则中国历代共有状元551人(武状元及女状元不在其列)。在这凤毛麟角的历代状元中,谁又会成为 黎氏宗祠“状元第”中“状元及第”之人呢?

  谁是黎氏宗族“状元及第”之辈

  观阁黎氏宗祠是在黎氏家族形成新的分支后创建的,建筑年代应该在清代中晚期。所谓“状元第”绝非空穴来风,否则会帯来灭门之灾。那么黎氏家族中是谁曾经“状元及第”呢?查方志文献和黎氏家族史料得知,黎氏宗族繁衍史上曾有两位,一位是宋代黎錞,另一位是明代黎淳。

  黎錞,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 (1015),卒于宋元佑八年(1093)。字希声,黎明达之子,广安府渠江郡宋场乡黎家山寨人(后改名状元村,即今渠县宝城区宋场乡状元村),精通理 学。黎氏家族资料说,黎錞于北宋仁宗赵祯庆历三年癸未科(1043年)状元及第,官拜朝议大夫,旋告终养。北宋英宗赵曙治平三年丙午(1066年),欧阳 修为中书令,皇上询问:“蜀中有何名士?”对曰:“文学有苏洵,经术有黎錞”。二子皆名载一时也。帝征之善,溢眉宇曰:“如洵之文学,黎之经术,诚盛世之名也。”同年,下诏召黎錞入翰林院,以备顾问,辟为侍讲学士,掌制诰兼太常礼院。世称“黎錞以经术扬名于世”,即此。北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戊申(1068 年),王安石当国(左丞相)。黎錞反对王安石变法,与之言论不合,力求外放为官,以“龙图阁侍制”的身份出任四川眉州太守。公刚而仁明,正而不阿,政绩卓 著,惠洽民心,民皆信服。既满将代,民相卒请,又留任三年,民益信服。黎錞公主持修建“远景楼”于眉州州治北面的北塘,楼上刻有他所著的《远景楼赋》流传 于世。苏东坡为此而作《远景登楼记》,并传于世。公曾筑雪于台前,与民偕乐。北宋熙宁九年丙辰(1076年),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辞职。黎錞公蒙诏擢升 为直宝谟阁学士、签书枢密。而公志在传学,故逾岁即告老致仕。渠江郡是公之故乡,元丰四年辛酉(1081年),黎錞以“金紫光禄大夫司空兼侍中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归隐渠江讲学,后转锡州,遂南迁于常州府,建经术坊于常州市珠玑五巷。卒,赐葬祭。公之墓,俱有陇西李忠定缮写墓志铭。妣韩氏生二子:建、沛。

  黎氏家族中的另一位状元,是与宋代黎錞音同字异的明代黎淳。

  黎淳,生于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 卒于明弘治五年(1492)。湖广华容(今湖南华容县)人,字太朴,号朴庵。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丁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 少有大志,曾作《爆竹诗》,“自怜结束小身体,一点芳心未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是由名声大振。明景泰七(1456),乡试中举,翌年 中进士,殿试点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参与撰修《大明一统志》。成化元年(1465),宪宗4即位,黎淳担任为皇帝讲解经史的职官,一年后,升任太子宫中 的左谕德,负责对皇太子的讽谏规劝。成化二年,修成《睿皇帝实录》,升左庶子。十三年,修成《续资治通鉴纳目》,升任掌管太子东宫内外事务的少詹事。次年 升为吏部左侍郎。弘治元年(1488),调升南京工部尚书,旋又改任礼部尚书。四年,以年老多病,辞官回乡。五年,孝宗下诏进黎淳为一品阶荣禄大夫。不 久,病逝,终年64岁。朝廷赐祭葬,谥“文僖”。世称黎文僖。

  据《黎族迁徙史》考,黎淳就是黎錞的第十五世孙(黎錞→黎建〈长子〉→黎梁→黎献→黎物→黎东→黎志→黎胜→伯贤→黎鹏→发祥→昭武→安德→兴寿→黎淳)。今广西荔浦县福建黎氏宗祠奉黎淳为始祖。

  值得提及的是,宋代黎錞“于北宋仁宗赵祯 庆历三年癸未科(1043年)状元及第”之说,仅见于《黎氏家谱》、《黎氏春秋》和《黎族迁徙史》等家族文献中。查宋代正史及相关文献说明,黎錞并不是北 宋仁宗庆历三年癸未科状元,而是“宋庆历癸未年(1043)中进士”,家族文献实为误载。不过作为家族宗祠,以家谱为据将其宗祠拟为“状元第”也为何不 可,更何况还有黎錞这位十五世孙黎淳,原本就是明英宗天顺元年丁丑科状元呢!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