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大家黎泽泰

2020-05-01 08:29:00   来源:黎志宙 审核:黎士贤       打印  转发  字号:T

《望山学刊》第一辑书影

|要张湘帜取高名|——黎泽泰书法篆刻及影响简述

文/匡正

引 言

近代湖湘印学,自何绍基搜罗金石整理印谱,渐开一脉而成一种风气。晚清民国以降,湘域篆刻较有影响者有符子琴、丁可钧、齐白石、黎承礼、黎松庵、冯臼、彭汉怀、杨钧、雷悦、唐醉石、黎泽泰、黄铁庵、袁公亮、曾绍杰、谢梅奴、杨得云、罗叔子、李立诸家。诸家之中,出湘以齐白石、唐醉石、曾绍杰为代表,在湘则以彭汉怀、雷悦、黎泽泰、谢梅奴、李立为代表。在湘诸家中,无论家世、功力、学养及影响,堪称大宗者,首推黎泽泰先生。

笔者自十六岁初访石屋李立翁,先生以我好学而见示秘藏齐白石画作及信札册页,均见署款戬斋的题签及跋语,乃询立翁:戬斋者谁?翁告:『戬斋乃湖湘印坛前辈黎泽泰尔穀先生。』大约从那时起,我便知道湖湘印坛之中,除却齐白石,还有一个黎泽泰。近年留心湖湘印学相关史料,前后搜集黎泽泰先生资料历一年之久,接触到先生大量书法作品、篆刻原石、印谱及相关文献,多是此前所未公佈者,我才更清晰地看到先生的整体水准和不凡影响,也由此窥见湖湘印学传承的正宗脉络。于是借《望山学刊》第一辑,专题介绍黎泽泰,以丰富黎氏研究。

IMG_2479(20200501-074602).JPG

黎泽泰先生小影

一、家门世交  相与提携

黎泽泰(1898-1978),字尔穀,号戬斋,晚号东池主者,别署铅华未落庵,湖南湘潭人。早年参加国民党,1926年任湖南省长赵恒惕文职秘书,后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中校秘书,一九四二年调浙江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二军机要室少将主任。建国后,任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其父黎承礼(1868-1929),字薇荪,号鲸庵,别署凫衣。光绪二十年进士,入翰林院,曾任四川唐昌知县,后任湖南高等学堂(今湖南大学)学监(即校长)。工诗文,善书,精篆刻,有印谱《补砚斋印稿》存世。祖父黎培敬(1826-1882),字开固,号简堂。咸丰二年进士,入翰林院,历任贵州、江苏巡抚。工书。黎氏一族为地方望族,据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掘的马王堆二号汉墓墓主軑侯利仓,即是黎氏先祖。《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载:『軑侯黎朱苍,以长沙相于孝惠二年封侯。』黎泽泰亦刊有自用印『汉軑侯裔』以记,可见黎氏一脉延绵千年,人丁兴旺,代有名人。

IMG_2480(20200501-074602).JPG

上:黎泽泰与原配翁湘荃

下:黎泽泰与继配黄雨桂

黎泽泰在《戬斋自製印谱》序言中谈到:『我嗜刻印始于童丱时,及移家长沙,为研治印学曾组成东池印社,编发社刊多期……』,又言:『余童丱趋庭,初治印学,尝辑先代篆石及醴陵文氏所影丁黄印谱,日以摩挲,后得观赵悲庵、黄牧甫所作印更心追手摹,始悟造诣精深之难。』笔者目前所见黎泽泰十七岁所刻印章,刀法取自丁黄,饶有可观,可见其刻印之早,渊源有自。

黎泽泰书学脉络,据其晚年弟子胡壮谦先生言:『先师曾说自幼学书,初临赵子昂,因常被长辈斥责,之后在姨丈谭延闓指点下,研习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又广泛临摹汉碑作为日课,每日读书写字不曾间断,而书法字课,每日不下几百字。』由此可知,黎氏书法在少年时期即打下坚实基础,书法篆刻齐头并进。

黎泽泰幼承庭训,与其父黎承礼的直接影响和督促有关。其曾叔祖父黎吉云、祖父黎培敬与何绍基过从甚密,可见黎氏一门文风昌盛。宣统二年(1910),黎承礼出任湖南高等学堂学监,筑庐听叶庵于岳麓山下,常召集友人王闓运、谭延闓兄弟、徐崇立兄弟、杨度兄弟、王仲言、马宗霍等相聚,当时黎泽泰十二岁,随父雅集,耳濡目染,自是常事。

在黎氏家学中,除却本族影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父辈与齐白石的早年交往。齐白石多次提及自己初学篆刻从黎承礼处得到丁黄印谱影本的情景,曾有诗云:『谁云春梦了无痕,印见丁黄始入门』,即表达了自己初学篆刻得入门径的喜悦之情。

IMG_2481(20200501-074602).JPG

黎承礼《补砚斋印稿》原钤本

IMG_2482(20200501-074603).JPG

黎泽泰家藏《龙泓山人印谱》

黎泽泰亦有《记白石翁》一文云:家大人(黎承礼)自蜀检寄西泠六家中之丁龙泓、黄小松两派印影与翁摹之,翁刀法因素娴操运,特为矫健,非寻常人能所企及……翁之刻印,自胎息黎氏, 从丁黄正轨脱出。初主疏密,后私淑赵撝叔,犹有奇气,晚则轶乎规矩之外。

黎承礼胞弟黎承福(蜨庵)、族叔黎松庵与齐白石亦兼师友,互相切磋篆刻,交谊甚深,可见黎氏一族在篆刻上帮助和启发了齐白石。齐白石在自述中还曾说到:『黎薇荪的儿子戬斋(黎泽泰),交给我丁龙泓、黄小松两家的印谱,说是他父亲寄回来给我的。』(此处引自齐白石自述,但黎承礼在四川寄回印谱时,黎泽泰尚年幼,或许齐白石记忆有误,但由此可见其与黎家关係之亲近。)

齐白石自述中还讲到,六十岁『回到家乡住了几天,我到长沙已是四月初夏之时,那时尚有旧友胡石庵、黎戬斋等人,我给他们作画刻印,盘桓了十来天就回到了北京』。齐白石六十岁那年,正是黎泽泰创办东池印社之时,齐白石在长沙为黎泽泰刻了『刚克斋印』和『戬元居士』两方印,并为他邀请了一些朋友加入印社,以壮声势。黎泽泰晚年曾补刻『刚克斋』一印,边款云,『少时塾课作文,先君为取此斋名,白石翁为刊印已失,今补刊之』。齐白石的直接参与和支持,给了黎泽泰莫大的鼓励。

黎泽泰的青年时代,还得到了姨丈谭延闓兄弟的帮助,其晚年曾在自述中谈道:一九一九年,谭延闓率军驱逐张敬尧,驻节湖南永州、郴州。余时在湘潭茶园铺故居,谭寄印属刻,书箑相酬,箑上题款云:『尔穀姻世先生与余刻印,至多而工,写此为报,然不如印之精也。』谭泽闓谢余刻印函札云:『承刻印,何其神速,鎔冶赵黄,不忘家法。』一九四〇年代,黎泽泰曾寓居上海,帮助谭泽闓整理家藏字画,时间长达三年之久,眼界之开拓,可想而知。

二、印开东池  帜张湖湘

清季以来,小学、朴学兴起,金石学与印学大约也是这种学术氛围的延伸。印学社团渐多,印谱製作成风,这大大推动了印学的发展和篆刻的繁荣。自清光绪三十年(1904)西泠印社创立于孤山,李叔同和经亨颐创立乐石社(1914),粤派印人在广州创立濠上印学社(1918),易大厂在北京发起成立冰社(1921),各地社团亦随之云起。湖湘大地,最早且最有影响的印学社团,首推东池印社(1924)。创立者正是时年二十六岁的黎泽泰。东池印社创办之初,即邀得黄宾虹、齐白石、郭焯莹、易均室、唐醉石、邓尔雅、徐桢立等共同参与。可见,创社之初,黎泽泰就具有了相对宽广的学术胸怀。郭嵩焘之子郭焯莹起草的《东池印社缘起》一文中曾说:『东池印社者,湘潭黎君尔穀与朋齿研治印学之所也。分别部居,发目凡六。一曰考篆,究形声之流变,正偏旁之离合,去彼伪体,标举正宗。一曰藏印,稽秦汉之製作,规文何之精能,取法古先,矜式晚近。一曰鉴定,程艺术之高下,发从违之中矢,力成绝学,意在名家。一曰镌刻,当奏刀之砉尔,俨游刃之有馀,斧凿无痕,金石振响。一曰选石,别质性之刚柔,严体式之雅俗,足供清赏,藉畅幽情。一曰製泥,如飞絮之搏风,惊明珠之照泽,有助逸兴,取新世观。而且互证参稽,不以一得自隘。口讲指授,不以专长独私。拾未谷之遗文,振吾丘之坠业。人竞纂为社集,日课积为印刊。虽曰游艺,实资博通。自缪篆就湮,俗说争鬨。大雅不作,古学中衰。尔穀承名父之教,焕文苑之传,悬知声应气求,弥宏多助之益。聊与挈纲发目,粗明归趣之存云尔。”印社以砥砺学术为理念,以研究金石为目标,加以黎氏家族和世交的学术影响,能在全国范围内邀请一流的社员就并不奇怪了。

IMG_2483(20200501-074603).JPG

《 东池社刊 》三集书影

创办东池印社,成为黎泽泰青年时期最重要的历练,由此,黎泽泰不仅扩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也获得了更多的学术资源,为之后的自我艺术提昇储备了养料。从创始社员地域分佈可见,不分南北,无问西东。印学研治,侧重传承,而非仅限于技艺本身。这种开放格局和学术视野,于今仍具启发意义。

东池印社虽因战乱中途停办,但连出三辑的《东池社刊》,在印学史上却占据重要地位。《东池社刊》是目前印学界公认的国内最早的印社刊物。社刊中设立的印辑、文选、诗选、遗著、杂撰等栏目体现的学术框架,开一时风气。印辑中曾发表过陈介祺、郭嵩焘所藏古铜印和赵次闲、黄牧甫、齐白石的篆刻原拓,文选刊有李阳冰《论篆》、吕世宜《啸云铁笔序》、黄宾虹《滨虹藏印记》等,诗选刊录何绍基《舟中无事出手镌印观之》等。《东池社刊》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广泛整合学术资源,在当时影响颇大。

马国权《近代印人传》载:『《东池社刊》行世不久,即因种种原因难以为继而停办。但究竟为当时国内研究篆刻唯一刊物,得到篆刻界人士重视,收集到秦汉古印及未刊之论印诗文,及名家印章。此时白石仍客居北京,他作为赞助人,并以其影响力积极邀得朋好支持。其后泽泰精研艺技,日臻成熟,不负众望,为金石界刮目相看,研究印学者在总结湖湘二百年篆刻史中称:何绍基、齐白石、黎泽泰可谓二百年湖南印学发展的三大主线。』

东池印社的创办和社刊的刊行,使湖湘印坛获得了全国性注视。值得一提的是,创社之初,取名东池,或意欲别于西泠,而张湖湘旗帜。更为可贵的是,这样一种严谨、包容、自尊的学术风气逐渐形成,为未来湖南印学的发展和繁荣开创了先声。

IMG_2484(20200501-074603).JPG

谭延闿致谭淑信札,其中谈到请黎泽泰刻印之事

三、诸艺兼修 学人风范

黎泽泰书印兼修,亦涉文史,属于传统型文人书法篆刻家。诸艺之中,以书印自成一格且成就最大。黎氏书法,诸体皆精,尤以篆隶及小行书名重于世。其篆取法金文、石鼓並参以清人笔意,以劲健而见古涩。其隶远绍汉碑诸家,多以张迁笔意作字,近取道州,婉转而生拙。行草远追魏晋正脉,近参大小欧书,糅以北碑笔意,文秀而不失朴厚。黎泽泰文书俱美,晚年常为同道所藏作跋署签。如为李立秘藏《二金蝶堂、缶庐、三百石印斋印谱》所题签条跋语,精美无比。

IMG_2485(20200501-074604).JPG

谭泽闓为黎泽泰浙行印谱题签并赠诗,其中高度评价黎泽泰的篆刻。

IMG_2486(20200501-074604).JPG

左:邓尔雅为黎泽泰刻『尔谷』印

中:彭汉怀为黎泽泰刻『半山亭长』印

右:齐白石为黎泽泰刻『戬元居士』与『刚克斋印』印

黎氏篆刻,初学丁黄,参会浙派诸家,而后专研赵悲庵、黄穆甫而大入其室,之后追索秦汉,复归高古。所作印章,佈篆谨严高古,气度雍容平和。参会文字之学,颇有心得。如自用印『戬斋』,边款云:『汉铸印有用篆籀与彝器文字相似者』。亦常有论印释古句,如自用印『虞戈』,边款云:『虞世南戈法与吾斋名闇合,刻虞戈二字以记墨缘。』所刻边款,清劲爽利,笔笔到位,殊为可观。

黎氏诗文,在古人法脉之绪,一派文人风仪。中岁曾以诗名,入南社湘集。其在自述中曾言:『抗战时避战浙东,曾与诗人李叔子浪游,以谈艺为乐。』又说:『七十年代中,当代词宗夏承焘避地震来长沙,乞余刻名章,题诗相赠。』与夏承焘、吴丈蜀的诗文交往一直延续到黎泽泰晚年,足见其金石交游诗文唱和之广。偶为绘事,多以红梅自娱,曾刻『喜神』二字,专钤其上。虽无画家之工,但文人气质仍可寻见。

IMG_2487(20200501-074604).JPG

左:夏承焘赠黎泽泰词选

右:彭汉怀题黎泽泰印谱扉页

黎氏书印作品中,所见到的文人心态和学者风范,既一丝不苟又端庄合度。其书介于文人字与书家字之间,建国前后曾为长沙诸多重要地方题写招牌,如『九如里』『凯旋门』『麓山寺碑』等,所书既雄且雅。七十年代曾受邀作为湖南唯一作者,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中国书法展。又受沙孟海先生之邀,赴西泠印社进行交流,一时誉满三湘。其书印较同时代乔大壮、邓尔雅、李尹桑、冯康侯、容庚、商承祚,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IMG_2488(20200501-074604).JPG

黎泽泰致钱君匋信札

钱君匋先生弟子、著名篆刻家徐正濂在整理钱氏信件时,找到七十年代黎泽泰写给钱君匋的信,说到:『这么一位篆刻前辈,望门世族,当时的地位应该不在齐白石、邓尔雅、唐醉石之下,所以,黎在信中视齐白石、王福厂、唐醉石为平辈,直呼其名,连姓都不用。而故去不过三十年,现在却已经很少篆刻作者知道他的存在了。以今日所见黎泽泰之作品,应该充分肯定其精湛,绝非欺世盗名之徒可比拟。而不足者徘徊于赵之谦、黄牧甫之间,似缺乏如齐白石般鲜明独特之个性!没有个性也可以因地位因名望因背景因炒作见重于一时,然而毕竟捱不过历史的淘漉。当历史的长河冲刷去一切地位、名望、背景、炒作之后,唯一起评判作用的就只有作品了。因为此,历史记下了齐白石,记下了邓尔雅、王福厂、唐醉石,却似乎遗忘了黎泽泰。幸亏有马国权先生写了《近代印人传》,才留下黎先生一缕烟云。笔者因之生感慨矣。在一个奇特的並不以其人艺术水平决定艺术职位,然而却又以职位判断其人艺术水平的时期,审视黎泽泰个案或许更有其意义。我想,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们不必因为个别或有的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而轻易怀疑历史的公正。历史的评判最后总是公正的,只是需要耐心,需要时间。』徐正濂先生的按语,足可以旁证黎氏在印坛所应有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黎泽泰供职于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负责搜集整理湖南地方文物。又主持搜集齐白石印章七十余方,其中主要为谭延闿、夏寿田、欧阳铭三家旧藏,集拓装订成《寄萍堂篆刻拓存》一册,并作长跋题记,该谱现藏湖南省博物馆。后主持整理湖南省博物馆馆藏何绍基旧藏古印逾四百方,编定《古印拓存》计八册,现藏湖南省博物馆。又整理徐桢立旧藏何绍基《颐素斋印谱》,现藏西泠印社。同时还将家藏部分字画捐赠给湖南省博物馆和图书馆。十年浩劫,虽受冲击,仍保有旧式文人风骨,潜心艺术。晚年名重三湘,后学袁公亮、周昭怡、黄铁庵、杨应修、史穆、王启初、李立、胡慰曾、黄苏民常来请益,他们之后也都成为湖湘艺坛的重要人物,可见黎氏影响之厚。

近二百年来,湖南印学自何绍基搜集金石集存印谱而开风气之先。何氏书法诸体兼融,风范为之一新,为有清以来之第一人。齐白石开宗立派,篆刻独领风骚,自立于皖浙之外而有湘派。黎泽泰诸艺兼通,少开东池,张帜湖湘,承前启后,堪称一代大家。

在《望山学刊》编撰过程中,笔者有幸得到黎氏后人及学生大力支持,见示黎氏遗作及文献,如此公德,更当广佈。

谭泽闿赠黎氏诗云:『能将妙艺传家学,天性童年见少成。转益多师融各派,要张湘帜取高名。』百年前湘人抱负,百年后湘中学人焉能无感,惟祈识者能有共鸣!

己亥秋初稿於南嶽福严寺仲冬定稿於香港

(作者係《望山学刊》主编,长沙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黎泽泰先生小传|

文/胡壮谦

黎泽泰(1898年11月9日~1978年2月18日),汉軑侯裔,黎培敬孙,黎承礼第三子。乳名阿宜,字尔穀,号戬斋,晚号星廎老人。湘潭茶园铺人,有子三女四,湘中金石书法家中之翘楚也。先师尔穀生于四川崇甯县桂湖。1900年,鲸庵由四川辞官携子阿宜归湘潭。先师自幼从父学习金石书法和诗文经史,于经史子集,无不精研,楷法熔鲁公小欧于一体,旁及草篆隶魏,无不具大家风范,尤精金石。

父黎承礼,号鲸庵,别署凫衣。清光绪年进士。书宗米芾,并擅草隶。治印师丁敬、黄易,后亦挹赵之谦之姿致,复上追秦汉,旁及三公、天发,熔冶一炉。祖父黎培敬,清咸丰年进士,历任国史馆纂修、总纂,贵州学政署布政使,贵州巡抚,四川按察使,漕运总督,江苏巡抚,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1891年,鲸庵自北京购得丁敬、黄易印拓甚精,用西法影印分赠亲友之好金石者。时黎松安(黎锦熙之父)、齐璜(时年27岁)等方学刻印,得鲸庵所赠研摹,朋辈蔚然治印成风,在印坛上有大张湘帜之势。时湘人刻印者丁可钧、张惠亮、雷悦等皆望风倾服。1910年鲸庵任湖南高等学堂(今湖南大学)学监,于岳麓山下建一别墅,名曰听叶庵,暇日则邀王湘绮、俞廉三、谭延闓兄弟、齐璜等名士为文酒之会,游山吟咏,极一时之盛。1917年,鲸庵全家由湘潭迁居长沙南城青山祠。其间尔翁与白石翁为忘年交。1918年,谭延闓请尔翁刻印后书箑相酬,箑上题云:『尔穀姻世先生为余刻印至多而工,写此为报,然不如印之精也。』

1920年,尔翁任谭延闓湘军总司令部秘书处书记;同年10月30日,齐白石、郭焯莹、谭延闓、曾熙等人联名在长沙《大公报》介绍戬翁印艺,称其『直迈龙泓之安详,近追撝叔之奇肆』,并代订润格。

1922年,尔翁任赵恒惕省长公署秘书处文牍;同年谭延闓以其祖屋中荷花池东之一栋相赠。凫衣先生举家由青山祠迁居于此。1924年,戬翁创办『东池印社』,时年26岁。早期印社社员中有黄宾虹、齐白石、唐醉石、易均室、邓尔雅、曾熙、郭焯莹、李澄宇等。印社成立时,黄宾虹绘《东池印社图》,易均室献其手拓古汉印等精品刊佈,堪称图文并茂。编印《东池社刊》三辑,印社之有刊物,此为嚆矢。是年,傅雄湘组南社湘集,尔翁为南社社员。1926年,尔翁在以唐生智任军长、何键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二师任少校秘书,从广州出师北伐到武汉。1927年,该师扩充为三十五军,尔翁任军部中校秘书。是年先师游沪,谭泽闓以诗赠尔翁:『早知妙艺传家学,今喜重逢聚海滨。匣底珠玑倾四座,更烦游刃剖苍珉。』

1928年,三十五军改编为第十九师,尔翁仍在师部任中校秘书。1929年,尔翁调长沙,在专管盐运的长沙榷运分局任局长。1930年,调任宝武新榷运分局局长;1931年,调任湘乡榷运分局局长;1932年,调国民党十五师师长王东原部任军法处长;同年10月,由刘建绪等人保荐任蓝山县县长兼义勇总队长;1935年,张其雄任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任黔阳县县长,尔翁任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秘书兼黔阳县政府秘书。1938年七月,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专员兼黔阳县县长张其雄主持复修黔城芙蓉楼。张其雄撰,尔翁书《芙蓉楼记》于黔阳县城。其间先生与兰圃居士谢祖乾过从甚密,常以诗印相砥砺。是年秋,自黔阳离职回长。1944年第四次长沙会战,陈纳德的飞虎队把谭家大屋误炸了。因东池印社和谭家大屋都被炸毁,印社及社刊乃告停止,此后未再恢复。其时,先生在邵阳任第六区专员署秘书兼视察。

1940年七月,因母丧离职回家,仍居荷花池。八月经朋友李渔叔介绍,任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办公厅秘书和科长。驻地江西修水,后迁祁阳。1942年奉调浙江,在以李默庵为总司令的国民党三十二集团军总部机要室任少将主任。1944年调任国民党三十二集团军前进总指挥部秘书处长,1945年抗战胜利,指挥部随之撤销,随军撤离到了上海。

抗战期间,戬翁避寇浙东,往来碧湖天台之间,时与李叔子、施叔范、胡云翼等谈艺为乐。李叔子以诗名,尝恭题《戬斋印存》曰:『累叶金貂照庙庙,君家清胄本堂堂。即论艺事原无敞,划破鸿蒙接混茫。』又:『泥雪缤纷溯旧盟,从今共拜石为兄。疏灯听彻荒鸡夜,断续珠盘错落声。』

1946年居海上,与谭泽闓过从甚密。此三年中印作丰富,辑成《戬斋金石刻画》二册,录印三百馀方。其时正值盛年,精力充沛。朝夕于斯,体会深刻,故颇多精彩之作。成谱后一时名士题序殊多。如施叔范:『齐翁莽浪号无敌,旧是君家画墁人。谁识同光贵公子,自承绝学斸灯尘。』『斑驳龙文太古探,懒师完白与悲庵。西泠媚弱吴兴野,十指流霞蔚楚南。』谭泽闓见此册更欣然赋诗:『能将妙艺传家学,天性童年见少成。转益多师融各派,要张湘帜取高名。』又跋曰:『迩来印人多中年学道,惟尔穀早承庭诰,童而习之,苦锲不舍,展也大成。会张湘派之帜与徽浙辉映也。』施氏谓戬翁刻印独秀楚南;谭氏更赞其印艺能另树湘帜,堪与徽、浙鼎立。评价极高。

1946年七月由上海回到长沙,正值仇鼇筹组湖南省文献委员会,尔翁被聘任为文献委员会专任委员兼总务组长,兼湖南省志古物材料编纂委员。四九年以前,为长沙潮宗街『九如里』门坊汉白玉石碑书榜,为『九如斋』等多家名牌店铺书写招牌。

1950年,尔翁任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兼该会审查组副组长。1951年爲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钤拓整理古印四百馀方,编定《古印拓存》计八册,现藏省图书馆。

1952年尔翁经手鉴定,以当时的人民币5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50元人民币),收购唐褚遂良摹《兰亭序》黄绢本,今藏湖南省博物馆。数月后又收购得《湘潭黎氏三修谱》咸丰九年敦本堂刻本,并于1956年移交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收藏。尔翁原有白石翁画作整整一大书柜,五十年代初,先师将其中绝大部分都捐献给了湖南省博物馆,自己留了几幅,『文革』后不知所终。

1955年,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1956年,原荷花池寓所被强制拆除。当时文星桥为一大片空地。作为补偿,政府在文星桥划了一块地给戬翁自建房屋用。经二女婿戴镇球(中英合建突击总队副司令)督建,星桥寓廔落成。『文革』起,文星桥寓所被政府没收,仅留下其中一小单间供戬翁寄居。

1957年『中国书法展览』首次在日本东京举行,中方作品仅26件,湖南唯一入选者,即先生之作品。事后,尔翁尝治『笔摇三岛』与『老向榑桑染翰来』两印以纪其事。1975年秋又赋诗一首:『惯从秋绪话诗盟,岁岁寒花向晚荣。金错奇觚消雪絮,墨波小注见沧瀛。一镫梦觉蝉吟蜕,九月霜清雁字横,良觌不嫌蜗舍陋,衹贪客过笑言倾。』

五十年代,尔翁为『湖南省博物馆』『烈士公园』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剧院』、湖南省图书馆『阅览大楼』书写榜额。

『文革』前之六十年代,尔翁为毛泽东诗词摘句治印五十二方,托周世钊转送中南海。1962年元月,尔翁为岳麓山岳麓书院护碑亭题写『麓山寺碑』匾额。『文革』中,和湖南省许多参事一样,为刘少奇一案所累。

七十年代,尔翁为『湘江大桥』『长沙饭店』『凯旋门』书写榜额。

1974年春夏之交,应浙江沙孟海先生之邀请,赴杭州西泠印社以诗书印会友。杭州之行七日,沙孟海诸友对先生评价甚高,先生亦对沙孟海诸友颇为赞许。

1976年末至1977年初,词学大师夏承焘因避地震,来长沙小住,其间曾赴文星桥拜访尔翁数次。一日,先生对我说:『夏承焘是词学大师,可称得现今中国词学第一人。他如今暂住李淑一旧居,已经来看过我几次。你明天能否陪我去回访他?』次日一早,我陪先生去高昇门18号李淑一旧居。那是栋两层楼的旧木板屋,夏老住在楼上。夏老与戬翁以词相唱和,我坐在一旁自然不敢插言。仅清楚记得,当时夏老感言:『自古长沙多才士,吾不枉此行也。』

1977年5月,故友胡慰曾和易国祥来我家对我说:『壮兄,首届中日书法交流,全国参加的人不多,湖南唯黎老一人被选中,可谓我们的荣幸。但黎老的作品是什麽,大家都不知道。你是黎老的入室弟子,你是否请黎老依当时的格式再写一幅让我们来欣赏学习呢?』数日后,我去先生家取字,先生那时参展的是行书米南宫虹县诗条幅。那天,先生还找出『笔摇三岛』与『老向榑桑染翰来』两印给我看,将日本书展和印的事讲解给我听。

1977年,先生年届八十,省内同僚诸友早就提出要与尔翁祝寿。11月6日礼拜天,在群众餐厅(今五一广场平和堂位置,『文革』前叫玉楼东),省内群英集聚为尔翁祝寿。好像有三十桌,认识的人中,陈白一、刘世善、杨应修、颜家龙、李伏波、史荫嘉、李立、胡慰曾、易国祥以及李宁录等都到了。其实那天是农曆九月廿五,按农曆,先生那年生日应在阳历12月19日。12月18日星期天,在挹爽楼(原北正街周南中学斜对面,也是民国时有名的酒楼)本家人一起用了晚餐,为尔翁祝寿。除先生与继配黄雨桂外,还有黎寄吾先生,先生二女黎兟模、二女婿戴镇球,外孙戴伯永、戴慈保和戴仲星,黄氏之女黄丹丽以及我共十人。

阳历1978年2月7日那天是春节,先生和在长沙的亲眷一起过了春节。初五因胸痛入住长沙市第一医院,1978年2月18日逝世,享年八十岁。葬长沙市天心区金陵墓园之寝园13区13-146号墓,有碑。

(作者系黎泽泰先生晚年弟子)

|黎泽泰序跋选|

文/黎泽泰

黎泽泰为《湖南书画篆刻家彙传》序

一九五七年,余先在湖南省中山图书馆整理旧书中之地方志。旋又在湖南省博物馆鑑审字画及古文物。两次工作,均与徐君鑫龄周旋共事,深知其擘划精细,不惮烦琐,公务从容就绪,暇则个人写作,籖纸札记,积日累月,多如束笋。所纂写之『湖南历代名人书画金石録』,不久即脱稿,裒然成帙,余授而读之,为之健羡。

湖南之人文,既载纪于省之历届通志,又见详于各县县志,就整理之便利,从艺文方伎等部门逐卷考查,按图而索骥,所获甚多。又省博物馆接收前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字画金石,继续扩充,藏庋富赡,徐君职兼库藏保管,整齐编次,寝馈其中,得窥秘笈。尤以对湘人艺术写作,欣赏摩挲,使之更为熟习。语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显然势与时之不可错过。苟有其境地,趁其时机,不使云烟过眼,都为陈迹,则敏事成事之效果,可以立睹。此为徐君撰写此册之经过及其成就之毅力,为不可及。

或云:『考查前人著录,有关于艺术者,一般于冀北江南之人物艺事,搜罗详尽。而独于湖南艺术家征列提名于卷端者极少。操觚率尔,何其隘陋如此?然终莫究其原因。如有意遏抑,殊非至公,每检旧籍,未免有不平之心情。』余谓不然,湖以南素称奥区,灵秀之气,锺于人人,故人之性习,刚訒醇朴,不骛纷华。曩者屈骚之艳,广被于兰茝之乡,袭其流风,靡不嚮往,湘灵楚宝,作者代兴。故平居草野,挟一艺之长,莫不敦品自励,闭户自勤,足迹不出于里閈,声誉不达于要津,是以藏之名山者多,悬于国门者少。何况重湖阻绝,声气不通,明晦之迹,如此可见,此湘人士普遍之特性,不自矜伐使然,故姓名不登于著录,其技艺仅闻于乡曲者,比比皆是。徐君广搜博采,弥补前人著录之缺漏,又能表章乡邦文献和传统艺术,用意良厚。

千百年之文化艺术,书法、绘画、篆刻,皆为先民精心创作,三者各有专涉,又可兼通。以前著录中分别部居,不相错杂。如论书者最初有唐代张彦远之《法书要录》。论画者最初有唐代裴孝源之《贞观公私画记》。论篆刻者,有清代周亮工之《印人传》。后来述作相承,层见迭出,至为完备。然如徐君从一省区域追溯历代之书画篆刻家,合併编撰为一刊,匠心独运,斯为创例,当今国运光昌,迈越往昔,科学技术达到国际水平,惊天动地之新事业,不断呈现,气象万千,中外欢呼。在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政策方针指导下,文化艺术随形势发展,迈步前进,应发挥为工农兵服务之精神,新陈代谢之交,实为推陈出新一大关键。现在艺术家本身之形质面貌,脱胎换骨之变化,既不同于已往。作品是非纯艺术性,是现实派与浪漫派具体结合,作为政治思想之体现。日新月异,如影随形。来轸方遒,前途寥廓,他日纪载之盛,内容丰富,可望连篇累简,相续而成,则更有期待于编者之努力以赴。如此,方能树艺林之赤帜,餍读者之愿望。敢进一解,贡此蒭荛,余将拭目竢之。

一九六四年十月湘潭黎泽泰时年六十有七

黎泽泰为《颐素斋印谱》跋

余曾捜辑前人论印诗文,编成《东池社刊》,何蝯叟有《舟中无事出手镌印观之》五言古诗一首,载在《东洲草堂诗集》中,取之印入社刊第二期诗选内。当时仅诵其诗,以未见所刻印为憾。丙戌夏,自海上还湘,有征讨文献之役,徐余习丈桢立见视此册,为蝯叟印稿,且估人索值廉,遂购藏之。细玩印之奇隽,诗之真切,可以相与发明,乃移写前诗于卷首。故家文物,屡经燹劫,散佚者多,即此印拓,恐亦不易见到。第二本册中,以蝯叟自镌印为多,又为额勒布、程恩泽、魏源、金克允所刻印附后。『黑女庵主』『黑女碑室』等印,是纪所藏魏《黑女志》;『宝薛轩』『得薛轩』等印,是纪所藏唐薛稷《信行禅师碑》,又可因此而考知何氏藏碑之珍贵矣。印旁间有墨圈,又一名印下书『一对』两字,皆为蝯叟亲笔无疑。何氏藏古印,署曰《颐素斋》,此册仍篆题斋名,非同越俎,各从其类耳。丁酉三月,黎泽泰。

| 黎泽泰书法篆刻精选 |

IMG_2490(20200501-074605).JPG

篆书毛泽东诗集句联

IMG_2491(20200501-074605).JPG

节临石鼓文

IMG_2492(20200501-074606).JPG

行书温飞卿诗

IMG_2493(20200501-074606).JPG

行书温飞卿诗

IMG_2494(20200501-074606).JPG

行书杜少陵画马讚

IMG_2495(20200501-074607).JPG

楷书临泉志册页节选

IMG_2496(20200501-074607).JPG

左:黎泽泰

右:戬斋初稿

IMG_2497(20200501-074607).JPG

左:问梅消息

右:戬翁余事

IMG_2498(20200501-074607).JPG

左:戬翁写记

右:星庼寿人

IMG_2499(20200501-074608).JPG

左:谭州黎氏

右:戬翁

IMG_2500(20200501-074608).JPG

左:泽泰注释

右:汉鱼砚斋

IMG_2501(20200501-074608).JPG

生长兵间老太平

IMG_2502(20200501-074609).JPG

长沙之居初客青山旋开东池复留荷村后移星桥

IMG_2503(20200501-074609).JPG

左:铅华未落盦

右:黎  泽泰

IMG_2504(20200501-074609).JPG

左:乐此不疲

右:一鱼砖砚斋

IMG_2505(20200501-074609).JPG

左:虞戈

右:勉力务之必有喜

IMG_2506(20200501-074610).JPG

左:桂巢诗客黎泽泰印记

右:刚克斋

IMG_2507(20200501-074610).JPG

左:橅秦碣宧

右:黎泽泰

IMG_2508(20200501-074610).JPG

泽泰之玺

IMG_2509(20200501-074610).JPG

杨得云长寿年乐无极

IMG_2510(20200501-074611).JPG                                                                                                                                                                                                                                                                                                                                                                                                                                           

左:湘潭敖甫安藏

右:湘潭黄苏民藏

IMG_2516(20200501-083731).JPG

摘自:望山学社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