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正黎是黃帝后裔 并非九黎后裔
2020-04-08 03:11:00 来源:江西黎氏 审核:黎子龙 打印 转发 字号:T
據江西寧都東韶《黎氏四修宗譜》之《黎氏宗譜源流序》(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歲次甲午八月既望 朝奉郎致仕賜紫金魚袋解長源撰)載:“黎氏之始,自顓頊帝代少昊,而有天下,命北正黎司地,其後以字爲氏。唐虞之際,世掌是職。夏桀滅德,殷湯放桀于南巢。時黎侯佐殷有功于王室,封土于潞州上黨郡之壺關,乃朝廷之西境,遂建立社稷,世有宗祀。紂辛之衰,黎爲不道,且沉湎于酒。周西伯伐勝之。武王既克殷,以黎侯先賢之後,不奪其國,而歸其故土。周衰,而戰國爭雄。黎爲赤狄侵迫,出寓于衛。黎之臣歌式微之詩。故傳曰:狄有五罪,棄仲章奪黎侯地三也。晉景公治兵于稷,滅赤狄,立黎侯而還。至黎頊仕梁爲相。梁爲秦所滅,百姓就戮,萬姓奔逃,罹于鋒鏑。黎之族始逋逃漫散,東抵青徐,南遷兩廣,西徙陝蜀,北居燕冀。頊之弟顒逗留江右。漢晉而後,黎僑于齊明帝建武甲戌,以功封永樂侯。妻陳氏豫章夫人,一子獻,授大將軍,加太尉。獻生達,授龍驤將軍。達生寵,授青州剌史。寵生扈,授南陽太守。扈生二子:長曰華,揚州西曹王國常侍,陞武尉將軍。次曰承,建安太守。華生元,授司徒。元生四子:曰超、曰賁、曰琛、曰瑁。超授大理寺丞。賁授東海郡內史。琛授益州都官員外郎。瑁授太常寺卿。超子巖,曹州司馬。琛子靖,漢州剌史。靖子幹,京兆尹。幹子度,舉孝廉,授虔化令,終于官,葬清泰鄉之藍岡,因家焉。度生堯,太常寺卿。堯生祚,河內太守。祚生清泰,太子太傅。清泰生子裳,授司徒。裳生二子:長曰襯,封京兆侯。次曰斛,大理評事。而襯生四子:長曰球,後梁時授虔州剌史,百勝軍節度觀察使,加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封武功郡侯,賜劍上殿。以親喪未葬,請幹朝。奉特旨賜勅:凡虔州所屬地方,不問官民豪勢人家,寺觀神社,去處有可埋葬者,悉聽便宜行事,違者處斬,具實奏聞。公得旨還鄉,入虔化界,首葬黃蛇趕蛤形。遂駐馬吳村,官民承旨,是得悉葬焉。而琳授吉州廬陵令。琅授虔州虔化令。玕授雩都縣令。琅生溫崇,撫州孔目。玕生延昇、延昌,俱授虔州黑雲指揮使。溫崇生道澄,尚書左僕射。延昇生子二:曰智義、曰智宏。延昌生子五:曰孟泰、曰孟威、曰孟攜、曰孟欽、曰孟堅。而孟泰生五子:錦、鎮、鑰、錫、鑄。錦生三子:福醖、祿醇、祚醴。祿醇授眉州太守。從兄正辭授壽春縣令,以子貴贈宣奉大夫。從兄珣集賢殿修撰。福醖曾孫德昭。祿醇曾孫存道、欽道、思道。次曰孟威,而生昉。昉生世南、德仁。世南又三世生少四、少六、正甫、和甫。德仁又三世而生英甫。三曰孟攜生子三:鐵、龯、鈺。四曰孟欽生伯雋。伯雋生至南。至南又五世,長而六十提轄,次而五宣教,幼而十九宣義。五曰孟堅。其同宗仕進、科甲先後、勛業,具載不一,難于詳列,分布圖譜世次之下。俾黎氏子孫承襲,餘慶未艾也。”
據廣州番禺沙灣黎氏《京兆家傳族譜》之《黎姓考姓氏考》載:“黎氏者,本重黎之後。昔黃帝元妃西陵曰螺祖,是生昌意、玄囂(少皥金天氏)。昌意娶蜀山氏曰昌僕,是生顓頊,號高陽氏。高陽氏次妃勝潰氏,是生卷章。卷章妻曰女蟜,是生重黎,爲祝融火正。書曰:乃命重黎絕地通天。則我黎氏所自出也!楚觀射父曰:少皥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揉,不可方物。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北正黎司地,以屬民。使複舊職,毋相侵瀆。其後三苗複九黎之德,堯複育重黎之後。至于夏商,世序天地,而別其分主。斯余黎得姓之由昉也!歴殷之季,西伯勘黎。逮周既衰,黎侯爲狄人所逐,棄國而寄于衛。其臣從之,作式微旄邱之詩,厥脈止延一綫。既而赤狄潞氏,任豐舒爲政,奪黎氏地。晉景公(公元前599~580年)命荀林父滅潞,殺豐舒,以潞子嬰兒歸。因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斯余黎姓族類所由衍也,苗裔日蕃。迄于秦漢,代有聞人,其最著者:在五代則有黎景熙,拜著作郎,進封平南將軍,德望勳名,卓卓一時。至唐有黎逢,大歴十二年(公元777年)登進士,長于詩。黎幹大歴(公元766~779年)末爲京兆尹,長于政。逮宋而有黎仲吉,叩閣言事,知名天僖間(公元1017~1021年)。黎希聲,爲眉州守,建遠景樓,蘇軾爲記。歐陽修有“文行蘇洵,經術黎錞”之曰。先後俱聲滿華宇,此皆其翹楚也!而儋耳有黎子雲,與蘇軾相唱和,超然物表。而脈延嶺南矣!嗣是咸淳之末(公元1274年)我祖宗遠公,嘗仕宋爲參政。避亂棄官,自贛遷南雄之珠璣。生三子:曰源、曰流、曰清。至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胡妃走匿至南雄溺水。鄉人避難遠徙。我源祖梅峰公複偕弟曰流、曰清,同乘竹筏,浮至廣州。我祖遂卜于南海季華槎涌鄉居焉。梅峰公配趙氏、彭氏,是生四子:曰本榮、曰本昌、曰本富、曰本盛。歴至今十有八葉矣!本支百世要皆一脈所傳,隨流溯源,莫非一元所運?謹依書傳,歴考世次,得姓之由若此,若夫支分派衍,世代簪纓,不能盡述,舊譜可考也。”
據廣州番禺沙灣黎氏《京兆家傳族譜》之《邑里考》載:“據我黎族,本出顓頊高陽氏。其始都于帝邱,後徙高陽。書曰:乃命重黎絕地通天。則始居疑在高陽,但上古荒邈,難以考據。隨按世本,商分封諸侯時,則有若黎氏,其爵侯、其國在冀州,分屬韓,入趙、秦爲上黨。漢爲壺關。隋初置黎城縣,今(康熙癸巳公元1713年撰修時間)隸山西潞州,故黎侯城在焉。春秋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8年)書:晉景公命荀林父滅潞,以潞子嬰兒歸。因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此爲可據。遞至五代景熙仕魏及周,拜著作郎,進封平南將軍,德學勳名,步武祝融。由是子孫蕃衍,川陝之西,楚豫之南,多其裔也。厥後鳳陽府有明州一派,漸暨嶺南。我原祖宗遠公偕弟宗明公,始自贛州遷居南雄之珠璣巷。宗遠公生三子:曰源、曰流、曰清。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兄弟逃難,共乘竹筏,浮至廣州。我源祖遂定居于南海之季華鄉。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黃寇平定,從巡撫侍郎揭稽之請,分建順德。割東涌、馬寧、西淋三都地,城大良以統治之。幷割鼎安之龍江、龍山、水藤三堡,入馬寧,連附近新會之白藤、江尾,以成縣。東西一百里,南北一百一十里。至京師八千三百六十有五里。都分爲三堡,有四十析,一百六十七圖。按戶輸糧,至民所錯,共二百九十有七村,星羅棋布。吾鄉槎涌即季華所分,隸西淋都桂林堡,居邑之西北。其脈自西樵渡海,起吉利,到鷺州,經小勞村,蜿蜒藤蔓,至龍涌外村突起高阜,遂渡槎涌,兩岸簇居。中貫一河,黃涌祿州,左右爲輔弼,乾滘一鎖,實吾鄉之捍門,先人之宅,此土也,亦天所啓吾祝融之允也。”
還有很多族譜都有如此的大同小异的記載,因篇幅問題不再羅列。
從以上族譜所載得知,北正黎的祖源是:黃帝——昌意——顓頊——卷章——重黎(北正黎司地)。
“黎氏之始,自顓頊帝代少昊,而有天下,命北正黎司地,其後以字爲氏。”和“書曰:乃命重黎絕地通天。則我黎氏所自出也!”清楚說明北正黎這一宗支的黎氏就是以北正黎爲肇氏始祖,以北正黎的“黎”字爲氏。
“唐虞之際,世掌是職。”也就是說在唐虞時代北正黎的後裔仍世襲北正司地之職。
“殷湯放桀于南巢。時黎侯佐殷有功于王室,封土于潞州上黨郡之壺關,乃朝廷之西境,遂建立社稷,世有宗祀。”也就是說北正黎的後裔,因佐殷有功于王室,封土于潞州上黨郡之壺關的黎國而成爲黎侯。此黎侯,爲北正黎的黎氏且世襲。
“歴殷之季,西伯勘黎”和“紂辛之衰,黎爲不道,且沉湎于酒。周西伯伐勝之。武王既克殷,以黎侯先賢之後,不奪其國,而歸其故土”也就是說到了商末,黎國被周之西伯所勘。周滅商後,鑒于黎侯是先賢後裔,放歸黎國。此黎侯,仍爲北正黎的後裔。
“周衰,而戰國爭雄。黎爲赤狄侵迫,出寓于衛”和“既而赤狄潞氏,任豐舒爲政,奪黎氏地。晉景公(公元前599~580年)命荀林父滅潞,殺豐舒,以潞子嬰兒歸。因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斯余黎姓族類所由衍也,苗裔目蕃。”也就是說到了戰國時赤狄潞氏豐舒侵略了黎國,黎侯逃往衛國。幸得晉景公命荀林父滅潞,殺豐舒,治兵于稷,以略狄土,扶立黎侯返回黎國。此黎侯仍爲北正黎的後裔,從而北正黎的後裔族類得以繁衍。
“至黎頊仕梁爲相。梁爲秦所滅,百姓就戮,萬姓奔逃,罹于鋒鏑。黎之族始逋逃漫散,東抵青徐,南遷兩廣,西徙陝蜀,北居燕冀。”也就是說到了秦朝北正黎之族人開始向青徐、兩廣、陝蜀、燕冀遷徙。
“漢晉而後,黎僑于齊明帝建武甲戌(公元494年),以功封永樂侯。”也就是說到了南北朝時,北正黎的一支後裔黎僑遷徙至明州,爲明州宗。黎僑是幹公與度公父子的遠祖,幹公與度公父子的遠祖世系:
僑--獻--達--寵--扈--華、承
華--元--超、賁、琛、瑁
琛--靖--幹--度
因此幹公與度公父子是北正黎的後裔。
北正黎是黃帝的後裔,不是九黎的後裔!
度公四十七代孫孟欽公派下
景成公宗支巨川公祖支南珍公廿三傳孫
廣州沙灣黎氏晴國字普雄號皓翁謹識
二零一九年九月十六日歲次己亥八月十八日
《黎氏宗谱源流序》
大宋朝奉郎致仕賜紫金魚袋解長源撰
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歲次甲午八月既望
廣州番禺沙灣黎氏《京兆家傳族譜》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开发13613024963 ;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