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公墓誌銘》與《族譜》記載上存在差异
2019-10-15 08:07:04 来源:黎子龙 审核:黎国强 打印 转发 字号:T
《幹公墓誌銘》與《族譜》記載上存在差异之我見
--黎晴国
《墓誌銘》與《族譜》是不同的體裁,受篇幅影響。《墓誌銘》是碑文體裁,受篇幅限制,對墓主的祖源及子嗣的記述簡潔,不過幾代。而《族譜》是另一種體裁,不受篇幅限制,對祖源及子嗣的記述何止幾代!《族譜》多有舊譜爲依據進行續修(對“具有譜例、譜序、祖源世系等”的完整族譜而言)。因此《族譜》能夠對祖源世系、各代祖的生卒、配氏、子嗣、墓葬等作詳盡完整記述。《墓誌銘》是不可能的。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尚書兵部侍郎壽春郡開國黎公墓銘幷序》(以下簡稱《幹公墓誌銘》)中記載幹公父輩以上世系僅七代,且一、二、三、五、六世,共五世是沒有名諱,有六世是沒有配氏的,七世以上世系就沒有了。所以說《幹公墓誌銘》記載的是比較簡單,不完整。
碑文中載:“大曆十四(公元779年)祀,以素疾而終,享年六十四。尋沐鴻恩昭雪,以本官歸葬。先夫人扶風郡夫人萬氏,先公而逝。至貞元庚午歲(公元790年)十一月廿八日庚寅,遷宅于洛陽翟縣清風鄉之原,禮也。”“以素疾而終”與“尋沐鴻恩昭雪,以本官歸葬。”是宇文邈隱去受誅事實。這是在幹公受誅後十一年才歸葬于洛陽翟縣清風鄉,在這十一年內及以後均未見有朝廷對幹公昭雪的記載,因此“尋沐鴻恩昭雪”一語是不實的。後人以宇文邈的“以本官歸葬”卻誤解爲“賜歸葬”,沒有理解宇文邈之“禮也”的無奈!這裏的禮是古時“人死歸葬故土”之禮。故土是指出生地或祖籍地。洛陽翟縣清風鄉是幹公出生地又是祖籍地及祖墳地。
在《族譜》中,早在845年前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朝奉郎致仕賜紫金魚袋解長源撰的《黎氏宗譜源流序》(江西寧都東韶《黎氏四修宗譜》載)中,清晰詳盡記述了幹公祖源世系:
僑——獻——達——寵——扈——華、承, |元——超、賁、琛、瑁, |靖——幹——度
這個記述與度公後裔各地族譜(公元1949年前撰修的族譜)記載幹公的祖源及子嗣吻合,在沒有聯宗合譜情況下,是不可能在不同朝代、不同地方不約而同地作假!各宗支族譜對時間、任官、配氏、子嗣等的記述存在差异,是由于各自記載各自表述,是在所難免!但沒有理由懷疑其真實性,只能評其是否准確而已。因此族譜記載的幹公祖源及子嗣、度公爲幹公之子是可信的!
至于《幹公墓誌銘》與《族譜》記載存在的差异,不能動輒懷疑二者之一的真假,這是很不理性的。這需賢能昆仲共同考證!
以我個人愚見推測:
《幹公墓誌銘》與《族譜》記載之祖源名諱不同,是否幹公有入嗣別房的可能,故碑文記述幹公爲壽春人,其祖源正是其入嗣祖道弘公之祖源。《族譜》大多記述幹公、度公和慶公爲明州人,度公和慶公仍居明州或在幹公受誅之後返回明州避之,鑒于諸種原因與兄弟失去聯系。由《族譜》中記載:“黎幹生黎度。貞元辛巳(公元801年)由明州舉孝廉,授虔州虔化縣令,因家焉。”可證度公曾居明州。而度公後裔各地族譜則以幹公本生祖靖公之祖源爲祖源。因而造成《幹公墓誌銘》與《族譜》記載之祖源名諱不同。
《幹公墓誌銘》與《族譜》所記載子嗣用字偏旁不同。從閱讀不少族譜得知:不同配氏所生子嗣,大多以不同偏旁以區別之。《幹公墓誌銘》載:“先夫人扶風郡夫人萬氏,子九人:前監察御史烑、河南士曹燧、成都尉炬、陽翟尉煟、陵(陸)渾尉煖、煉、燭、煥、炤等”,均“火”字旁,是萬氏所生。《族譜》中載:“幹公,妣唐氏,生二子:度、慶”,均“广”字旁,是唐氏所生。因而造成《幹公墓誌銘》與《族譜》所記載子嗣用字偏旁不同。
附:
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尚書兵部侍郎壽春郡開國公黎公墓誌銘幷序
故吏守殿中侍御史賜緋魚袋宇文邈撰
公諱幹。字貞固,壽春人也。其先出自顓頊,厥後彌大大夫于齊,食侯于漢,翼相安平于晉。七代祖魏(北魏公元420~533年,東魏公元531~550年,西魏公元535~555年)東平將軍壽春侯;高王父瑠(王 解)隋(公元581~618年)戎州剌史;曾王父、大父以道腴德華,與商皓蜀嚴爲徒,時莫得而祿也。烈考道弘,皇越巂縣令贈華州剌史;先太夫人宇文氏,以眉壽享封薛國。蓋壽春公忠孝令德,耿光于前人矣。公涵毓淳粹發焉,英華材膺閒氣,略不代出。天寶(公元742~756年)中,隱于岷山,垂廿年,笥書萬卷,靡不習複。酌三代之統制,窮六經之微旨,究極天人,貫穿古今,咸摭菁華,尤覈理術,嘗所著書,殆千餘卷,皆百王洪本,九流雅奧。河朔初梗,天下徵兵,詔求非常之才,召公乘馹詣行在,肅宗(公元756~762年)師焉。初拜左驍衛兵曹參軍,旋拜太子通事舍人、翰林學士,陳天人之事,建置南都,遂詔授殿中侍御史、荊南等十八州節度行軍司馬、江陵少尹,遷京兆少尹,尋拜諫議大夫。有替,南渡江漢,願終養不仕,累詔徵至,複拜京兆少尹。寶應(公元763年)之後,歲惡人流,道殖相屬,市無赤米,罔發滯積,利歸強家,授公檢校京兆尹兼御史中丞,公承命莅止,科防不設,威嚴秋霜,仁扇和風,以易簡便人,以忠信逮下,不浹辰而蓄斂者輿輦,轂擊于道,趨之恐不及,由是郊野無餒殍,閭里無蘊年,遂臻和平,俗用丕變。上嘉休績,真拜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加一秩銀青光祿大夫,爵爲壽春縣開國男。以奸臣居權,遂改刑部侍郎,尋除桂州剌史、桂管觀察等使兼御史大夫。道中丁太夫人喪,哀過乎毀。外除,複拜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疲氓再安,政化尤異。尚以四渠九堰,堙廢積年,興未及旬,功乃大集,國減半賦,人受永利。久之,改兵部侍郎。公踐履四朝,有簡沃匡贊之功,開物易俗之政,著在國史。至于郊丘大事,軍國急政,必別殿延問,依經條對,僅千餘篇。惜乎既削藁矣,事多中秘,少下史官,經紀典章,沒而無述,可歎息也!大曆十四(公元779年)祀,以素疾而終,享年六十四(按此推測生年可能爲公元715年)。尋沐鴻恩昭雪,以本官歸葬。先夫人扶風郡夫人萬氏,先公而逝。至貞元庚午歲(公元790年)十一月廿八日庚寅,遷宅于貞元庚午歲(公元790年)遷宅于洛陽翟縣清風鄉之原,禮也。子九人:前監察御史烑、河南士曹燧、成都尉炬、陽翟尉煟、陵(陸)渾尉煖、煉、燭、煥、炤等,皆肆業承學,克荷令名。以邈嘗忝趍府,獲同揖客,授簡爲志,粗紀侍聞。銘曰:岷峨蒼蒼,含靈發祥,降生壽春,鳳彩龍章。謀猷允迪,神用無方,化流京師,德重嚴廊,雲生何歸,星隕無光,寒風蕭蕭,隱嶙高崗。
(北京圖書館藏拓本)
江西寧都東韶《黎氏四修宗譜》載
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朝奉郎致仕賜紫金魚袋解長源撰《黎氏宗譜源流序》
黎氏之始,自顓頊帝代少昊,而有天下,命北正黎司地,其後以字爲氏。唐虞之際,世掌是職。夏桀滅德,殷湯放桀于南巢。時黎侯佐殷有功于王室,封土于潞州上黨郡之壺關,乃朝廷之西境,遂建立社稷,世有宗祀。紂辛之衰,黎爲不道,且沉湎于酒。周西伯伐勝之。武王既克殷,以黎侯先賢之後,不奪其國,而歸其故土。周衰,而戰國爭雄。黎爲赤狄侵迫,出寓于衛。黎之臣歌式微之詩。故傳曰:狄有五罪,棄仲章奪黎侯地三也。晉景公治兵于稷,滅赤狄,立黎侯而還。至黎頊仕梁爲相。梁爲秦所滅,百姓就戮,萬姓奔逃,罹于鋒鏑。黎之族始逋逃漫散,東抵青徐,南遷兩廣,西徙陝蜀,北居燕冀。頊之弟顒逗留江右。漢晉而後,黎僑于齊明帝建武甲戌,以功封永樂侯。妻陳氏豫章夫人,一子獻,授大將軍,加太尉。獻生達,授龍驤將軍。達生寵,授青州剌史。寵生扈,授南陽太守。扈生二子:長曰華,揚州西曹王國常侍,陞武尉將軍。次曰承,建安太守。華生元,授司徒。元生四子:曰超、曰賁、曰琛、曰瑁。超授大理寺丞。賁授東海郡內史。琛授益州都官員外郎。瑁授太常寺卿。超子巖,曹州司馬。琛子靖,漢州剌史。靖子幹,京兆尹。幹子度,舉孝廉,授虔化令,終于官,葬清泰鄉之藍岡,因家焉。度生堯,太常寺卿。堯生祚,河內太守。祚生清泰,太子太傅。清泰生子裳,授司徒。裳生二子:長曰襯,封京兆侯。次曰斛,大理評事。而襯生四子:長曰球,後梁時授虔州剌史,百勝軍節度觀察使,加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封武功郡侯,賜劍上殿。以親喪未葬,請幹朝。奉特旨賜勅:凡虔州所屬地方,不問官民豪勢人家,寺觀神社,去處有可埋葬者,悉聽便宜行事,違者處斬,具實奏聞。公得旨還鄉,入虔化界,首葬黃蛇趕蛤形。遂駐馬吳村,官民承旨,是得悉葬焉。而琳授吉州廬陵令。琅授虔州虔化令。玕授雩都縣令。琅生溫崇,撫州孔目。玕生延昇、延昌,俱授虔州黑雲指揮使。溫崇生道澄,尚書左僕射。延昇生子二:曰智義、曰智宏。延昌生子五:曰孟泰、曰孟威、曰孟攜、曰孟欽、曰孟堅。而孟泰生五子:錦、鎮、鑰、錫、鑄。錦生三子:福醖、祿醇、祚醴。祿醇授眉州太守。從兄正辭授壽春縣令,以子貴贈宣奉大夫。從兄珣集賢殿修撰。福醖曾孫德昭。祿醇曾孫存道、欽道、思道。次曰孟威,而生昉。昉生世南、德仁。世南又三世生少四、少六、正甫、和甫。德仁又三世而生英甫。三曰孟攜生子三:鐵、龯、鈺。四曰孟欽生伯雋。伯雋生至南。至南又五世,長而六十提轄,次而五宣教,幼而十九宣義。五曰孟堅。其同宗仕進、科甲先後、勛業,具載不一,難于詳列,分布圖譜世次之下。俾黎氏子孫承襲,餘慶未艾也。
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歲次甲午八月既望
朝奉郎致仕賜紫金魚袋解長源序
度公四十七代孫孟欽公派下景成公宗支巨川公祖支南珍公廿三傳孫廣州番禺沙灣黎氏
晴國 字普雄 號皓翁 謹識
二零一九年十月十四日歲次己亥九月十六日
本资料由廣州番禺沙灣黎氏黎晴國 提供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开发13613024963 ;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