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黎氏大宗祠】一砖一瓦总关情
2019-04-11 08:55:16 来源:黎志宙 审核:黎国强 打印 转发 字号:T
姓氏渊源 典型的南方姓氏
黎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到北宋时期,不少黎氏族人开始南迁至福建、湖南等省份;宋末元初,他们又从福建、湖南入粤,在梅州丰顺、陆丰、南雄珠玑巷等地扎根。此后,黎氏子孙在岭南繁衍,分出众多支脉,又有后裔迁往珠三角的番禺、南海、顺德等地谋求发展。中山黎氏,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流传下来的。
时至今日,中国黎氏人口数量排在全国各姓氏的第82位,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区,为典型的南方姓氏。至于中山黎氏人口数量,排在全市各姓氏的第17位,主要分布于黄圃、开发区、小榄、石岐等镇区。
资料显示,早在东晋时期,黄圃一带已现人迹,黎氏、刘氏等族人从邻近的顺德、番禺、新会等地迁徙而来,且黎氏在北头坊(西坑上围)附近择山而居。北头坊,即镇一村的前称,它与灵会坊、鼓楼坊、三社坊、岗东坊一道被称为“五古”(也称“五股”),同属黄圃的发源地。北头坊因地处黄圃之北,故名,又因1956年成立镇郊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因此简称为镇一。
到了明代,又有黎氏、何氏、陈氏等族人从周边地区迁至北头坊,故而人烟日趋稠密,形成村落。繁衍至今,业已更名为镇一村的北头坊辖下有8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500多,当中以黎氏、何氏为主。村内北头岗的西面山腰处,还有两座始建于明代的黎氏家族墓。相关资料显示,黎杬泉、黎安居为镇一村黎氏族人的先祖。
黎氏大宗祠建筑细节的雅致气息扑面而来。
镇一氏族 古树旧祠翻篇章
镇一村面积不大,约为1.45平方公里,东南西三面分别与鳌山村、三社村、兆丰村相接,北面则是鲤鱼咀河道。
由于是黄圃的发源地,其文化积淀较为深厚,树龄超过500年的古樟树、清道光皇帝御赐的百龄流芳牌坊、近200年的“北溪显聪”古龙舟、黎氏大宗祠、何氏大宗祠、主帅庙、洪圣庙等历史古迹,都足以佐证这个观点。
乡村的首要建筑,还得看祠堂。毕竟,祠堂的规模与装潢,可以直观折射出当地族人的历史、财力与权势等信息。黎氏大宗祠,位于镇一村北头南街三巷侧,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该祠三进三间,占地面积约666平方米,建筑风格磅礴大气。头门和前廊梁架为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其余为穿斗式结构,梁架上的木雕、砖雕、灰塑和石雕保留完好。
远远望去,祠堂大门前挂着两个大红灯笼,门前有两级石阶,外墙上半部分呈暗灰色,下半部分呈暗黄色。祠堂的旁边,盖有一座三四层的小洋楼,正在进行的生活与已为沉淀的沧桑相互交织。2009年,黎氏大宗祠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朴大气的黄圃镇一村黎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是市文物保护单位。
言及于此,插个历史小花絮。虽说镇一村人口数量最多的两大族群为黎氏与何氏,二者却曾有200年不对亲、不来往的历史。相传,清代中叶村内有有一何姓老妇人,遗失了屋契,于是责怪起家里的黎姓媳妇,后来二人的口角是非演变为两边亲家的争执对骂,继而引发两姓族人的矛盾。直至民国初期,这一旧俗方算消除。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乡里乡亲以和为贵方是正道。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镇一村,黄圃的鳌山村也有黎氏族人聚居,其人数规模在村里同样是数一数二的。
氏族名流 岁月无声史留名
黎绍章:字凯超,香山县黄圃人。清咸丰四年(1854 年)5 月,三合会于东莞石龙聚众起义,起义军用红巾裹头,史称洪兵。没多久,三合会攻占了小榄、古镇。11月,三合会举兵进犯黄圃,黎绍章筹款号召乡民反抗,并率众与洪兵相持10 多天,结果寡不敌众,黎绍章被俘遭杀。清同治九年(1870年),乡人在黄圃建祠奉祀这位志士。
黎桂添:1912 年出生,祖籍石岐张溪。早年旅居香港,任香港桂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山市侨联会顾问。他热心公益事业,自1985 年起,先后捐资共702 万元人民币给家乡,兴办郑伟权学校、北区高级中学、厚兴老人福利中心、黎桂添幼儿园、苏华赞医院、板芙镇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等。1998 年3月,荣膺中山市荣誉市民称号。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开发13613024963 ;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