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义大都督黎元洪

2019-04-08 01:45:26   来源:黎志宙 审核:江西赣州黎明       打印  转发  字号:T

0.jpg

《首义大都督黎元洪》一书试图以演义的形式,从黎氏的家世人手,力求客观地叙介传主从亲历甲午战争、编练新军到起义武昌、三任副总统、两任大总统,以及投资实业的传奇人生,描述其心路历程,还原其辛亥首义元勋、民国元首的历史本来面目。 这正如冯天瑜先生所说:步履蹒跚、充满矛盾性的黎元洪,在辛亥革命及民国建立中的积极贡献和消极作用皆不可小视;如果将其置于历史天平做一总的权衡,黎元洪堪称一位应予基本肯定的人物。他在中国历史大转折关头所表现出来的情态:彷徨犹豫、退二进三、终于守住共和底线,真实而生动地浓缩了一个数千年古国由专制通往民主路途的曲折坎坷。

该书已获武汉优秀社科成果奖,并初选《荆楚文库》目录。

《首义大都督黎元洪》30章39万字,用演义的形式把黎元洪这位半旧半新、充满争议的首义都督、民国元首,刻画得淋漓尽致:既是“首义元勋”,又似“床下都督”;既“开明谨厚”,又“柔懦误国”;既上过袁世凯的贼船,又誓死捍卫共和;人称“黎菩萨”,亦称“泥菩萨”;既知书达礼、爱惜人才,又装扮斯文、附庸风雅……孙中山称他为“民国首义第一伟人”,章太炎说他“功比孙黄”。作为第一部描写黎元洪“时势造英雄”的传记小说,人们看到了“民国雍正”的影子。

作者简介

裴高才,笔名飞翼,网名文心一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武汉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黄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黎黄陂研究会理事长等。享有“世界杰如华人文艺家”与“具有突出贡献的作家”称号。传略入编《中国作家辞典》《世界名人录》《湖北作家辞典》等。生平著述达800万言。其中《田长霖传奇》获华文传记文学金奖,《首义大都督》列为湖北文艺创作重点项目,《无陂不成镇》在中国台北地区首发与研讨。还著有《冯铸》《理学双凤》《玫瑰诗人》《胡秋原全传>×(为民喉舌>×<名流百年》《芳林美韵》《首义精魂》与《辛亥首义百人传》等。

序言

“知人论世”,归还黎氏历史公正

究心辛亥人物,钩沉黎黄陂行状

走近黎元洪的历史原生态

前言

楔子

第一章身世之谜,都督后院泄天机

第二章战乱三迁,饥病交加苦行僧

第三章投笔从戎,广甲舰上遇孙文

第四章甲午风云,赴海逃生遭囚禁

第五章张公爱将,三赴东瀛取“西经”

第六章宽绰能容,屡让张彪阴谋逞

第七章“开明谨厚”,请功册上落榜人

第八章风云突变,六神无主乱方寸

第九章“弹龙无首”,逼上梁山成元勋

第十章初掌“帅印”,说服海军反清延

第十一章阳夏失守,左右为难“唱空城”

第十二章南北议和,名正言顺当“头人”

第十三章第三盟主,特邀孙文访江城

第十四章衣锦还乡,木兰故里扬美名”

第十五章“军民分治”,“祸水北引”说纷纭

第十六章身不由己,为虎作伥搞报禁

第十七章瀛台冷坐,良心发现救报人

第十八章袁氏“和亲”,黎女成为牺牲品

第十九章“洪宪”闹剧,拒受“亲王”保“血本”

第二十章初登宝座,“约法”遗令埋祸根

第二十一章府院之争,鱼死网破难支撑

第二十二章“黄陂国语”,一票之差成笑柄

第二十三章双星陨落,悼念元勋泪满襟

第二十四章“参战”之战,光杆司令履薄冰

第二十五章前门驱虎,岂知饿狼后门入

第二十六章息影五年,忽闻拥戴“黄陂”声

第二十七章重登大位,一“主”侍候两“仆人”

第二十八章逼宫逃津,夫人代管总统印

第二十九章商旅生涯,逍遥自在“广告人”

第三十章众说纷纭,时势造就英雄名

黎元洪年谱

后记

一段史实,一种人生,一份情思。

这些年来,为凸显黎元洪演义的特色,笔者在海峡两岸搜寻史料时,既注意搜集官方的正史,也努力寻访民间野史;既查阅了残存的宗谱、诗词、手稿与书法作品,也留意疏理民问口头流传故事与口述历史,以及国外人士的文字报道及其拍摄的记录片或照片。仅在台湾,从《湖北文献》的丁道平兄,诗人、学者范延中公那儿,就淘得台湾学者与辛亥志士研究黎元洪及辛亥革命史料一大箱。

而后,遵循著名史学家章开沅先生一贯倡导的原则——对传主“勿爱其长而因护其短,勿恨其过而没其功”。笔者对黎氏起义武昌、反对袁氏帝制、下令粉碎张勋复辟、抵制曹锟贿选等大事件上,给以足够的篇幅详述。同时,也不惜笔墨穿插一些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诸如“黎菩萨”之说、身世之谜、文人气质、出山之谜、“圆光”之谜、“黄陂国语案”与“床下都督”的来龙去脉等,也一一铺陈。试图通过细节描写,彰显人物个性特征与事实真相。

当然,对黎氏任都督后期,兴大狱、搞报禁,屠杀张振武等“黎屠夫”角色。同样也进行了客观描述,试图还原黎氏的本来面目,为历史“存公正”。

传记的一大特征就是不允许作者发表评论,书名亦然,它既是书籍的眼睛,又不应包含褒贬色彩。诸如“傀儡总统”“柔暗总统”之类的贬义词,或“中华伟人”或“民国伟人”的褒义名,都是传记书名的大忌。之所以定名为《首义大都督》,除不合褒贬色彩外,还因为黎出任都督,是他一生中最耀眼的光环。同时,现名比原名《首义都督》更能反映历史真实。因为当时人们称“都督”“副总统”与“总统”,往往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大”字。

这本小册子的形成,大抵概括为“两先两后”。即先写中长篇,后作长篇;先在报刊连载,后结集出版。从时间顺序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7年—2002年。1997年,经《统一战线》杂志总编汪梦军、编辑部主任王思成策划,笔者拿出了十余万字纪实稿《黎元洪人生沉浮录》。分别在《统一战线》和《协力》杂志上连载。2000年,央视《孙中山》剧组执行导演李黎兄来汉采访我时,希望拙作能在辛亥革命90周年前夕出版。于是,我重写出了25万字的传记小说,并先后被《人民政协报》《团结报》《今日快报》《世纪行》《炎黄》《江汉》等报刊杂志选栽或连载。

《江汉》杂志结集时,承蒙萧致治教授作序,年逾古稀的恩师萧振奎先生亲自审校。接着,海内外学者于2001年10月12日,在黎元洪的出生地木兰湖举行了作品研讨会,港澳中华魂基金会会长蔡锋,耄耋之年的台湾国父纪念馆首任馆长、著名学者童启祥教授,武汉档案馆副馆长涂文学、军事经济学院教授王松,以及张志学、桂植斌、何延凯等专家,对拙作从标题到内容都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

第二阶段是2003—2006年。笔者根据专家学者的建议,对全文进行了大的改动,补充了一些颇具趣味性的细节和史料,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与可读性。

与此同时,请原《大学语文》编写组长王士毅教授、老作家李忠洲、青年作家简安然与姚薇等,对文稿,尤其是引文,进行了润色和审定。2005年lO月,应陈元生、董宏猷、张炳绍诸兄之邀,笔者携稿参加武汉市第五届长篇小说笔会,作家董宏量在肯定其文学性的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笔者修订后将要目在新浪网、中国作家网、腾讯网、王冠纪实文学网等网站上刊发后,上海、北京、新疆、湖北、四川等地的出版商相继来信来电,均要求出版。2006年6—7月,《长江日报》又进行了连栽,武汉市台办还将拙作列为入台宣传品。

第三阶段是2006年8月—2011年。拙作《首义都督黎元洪》于2006年8月结集出版后,湖北省暨武汉作家协会于9月15日木兰石门举办了作品研讨会,《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华夏经纬网、《香港作家》《武汉作家》进行了系列综述评介。

接着,笔者应荆楚网之邀,在“荆楚讲堂”开讲“黎黄陂”。同时,省市作协、台办与省委宣传部将拙作列为纪念辛亥革命95周年的重点作品,在海内外交流。新华社、中新社、中国作家网、《书屋》《当代文学研究》、台湾《湖北文献》、湖北经视、武汉卫视等媒体,都进行了推介。

2007年6月24日,由著名史学家、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严昌洪主持,首次在辛亥革命研究中心举行了《首义都督黎元洪》的专题学术研讨会。笔者与武汉大学教授萧致治先生作为中心发言人,重点介绍了晚清新军中的黎元洪与黎氏的乡情。吴剑杰、王士毅、毛磊等知名学者均给予积极评介。

此外,拙作的有关内容,还被知名学者严昌洪等史家与各地同仁,以及《名人传记》《新京报》等报刊引用。

正是撰写黎传与皮明庥老师结缘,三年后皮老在策划编纂《武昌首义纪实》时,约我撰述《“床下都督”的来龙去脉》。这一问题虽然在拙作的第十六章里,曾就当年报界以讽刺小说的形式,将“床下都督”一事进行了详述。但对黎到底是不是“床下都督”没有进行系统解读。皮老此次重新将“床下都督”列为专题撰述,是因为史家对此一直存有争议。 动笔之前,我忽然想起了美国石油巨子艾科卡的一句话:“我要找一个‘公正的敌人’为我作传。”于是,我在海峡两岸采访相关人士、查阅大量史料之后,试图以史家的求实态度,平视黎元洪这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对有关“床下都督”的材料进行反复比对。结果发现连黎氏本人也称,自己是被逼迫就任都督的。不过,流传甚广的“床下都督”之说,史书上只有“谓”“或曰”之类的传闻,没有确凿的证据,也不符黎氏当时身体发福的基本常识。于是,我据此形成了六千余字的《“床下都督”的百年之冤》一文,再经与皮明庥先生沟通、补正,投书《中华读书报》韩晓东编辑,并于2010年6月21日在该报“嘹望”版发表。一时间,新华社、中新社、中国社科院、中国作家网、香港《大公报》、凤凰网等媒体或学术网站纷纷转载。

接下来,在武汉市委宣传部与社科院举行的《皮明麻文集》首发式与研讨会上,笔者正好与湖北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陆才坚兄相邻而坐。我将一份辛亥专题书稿提纲面呈,他看后很感兴趣。当“黎传”引言通过电邮传过去后,陆兄约进一步沟通。不日,笔者专程前往出版社,与陆兄、刘书慧主任交谈甚欢,他们决定正式申报选题。而后由万婵小姐担任责任编辑,对全文进行润饰与审校。继而,有关章节分别在《人物》《名人传记》《书屋》《历史教学(中学版)》《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长江日报》《长江商报》《通辽日报》等报刊选载并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新华社读书频道、凤凰网、环球网、深圳新闻网、黄河新闻网等网站转载。

此次推出的文本,删除了原稿中部分与史实有出入的内容,补充完善了诸如“床下都督”的来龙去脉,黎氏尊师重教趣闻,以及他与章太炎、蔡元培、丁格尔等的交游故事。我想。黎元洪一生重视教育,此次由教育出版社出版黎传,正好是对辛亥首义先贤的缅怀与纪念。

值得一提的是,当获悉拙作行将出版,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教授,台湾“立委”蒋孝严先生欣然为该书题词;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辛亥革命史权威、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章开沅教授,著名史学家、武汉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皮明庥研究员、武汉大学历史系资深教授萧致治先生等拨冗作序,著名书法家黄德琳题写书名。所有这些,都为拙作增添了光彩。在此谨表深深的谢忱!

中央统战部的齐连振与刘正明兄,湖北省委统战部汪梦军、王思成与朱正明诸兄,武汉市台办黄楚卿、侣治洪、任健诸君,黄陂区袁堃、钱世良、穆书芹、罗向阳等领导,高中自、刘换文等同仁,对该书的出版均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

在历时二三十年的的搜集整理资料工作中,相继得到了故宫博物院、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馆、上海文史馆,湖北省暨武汉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萧致治、皮明庥、范延中与黎世炎诸公,以及采晓丹、邓先海、陈勇等同仁,无偿地提供了他们珍藏多年的图文资料。冯天瑜、严昌洪二公,对于有关疑难,几乎是有问必答。旅台黄陂乡贤张诚学、陈华山诸公等做了大量的联络工作。与黎氏嫡孙黎昌晋也保持良好的沟通。

与此同时,拙作也借鉴了《中国革命1911—1912》(1912年伦敦英文版)《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辛亥武昌首义史》《辛亥革命史》《皮明庥文集》《民国通俗演义》《北洋军阀史话》《民国春秋》《民初五大总统列传》《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清宫十三朝》《武汉文史资料》《中国文化风情丛书》、台湾《湖北文献》《黄陂文史》等书籍的研究成果。由于主客观原因,本书难免存在缺,最与疏漏,敬请读者雅正。

书稿编审期间,应《长江商报》之邀,笔者前往大专院校演讲《读书与写作——从黎黄陂手不释卷说起》,与当代大学生频繁互动,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拙作付梓前夕,又接到武汉图书馆来电,希望我在武汉纪念辛亥首义百年庆典期间,于“名家讲坛”上主讲《首义大都督黎元洪》。我想,这既是图书馆、出版社,也是笔者献给辛亥百年的一束玫瑰花环。                                                                  作者辛卯季春月于斐祎斋

序言

百年辛亥,出版物林林总总。通览这部《首义大都督黎元洪》,掩卷沉思,我想起了孟子在《万章》中的“知人”与“论世”名言。

治史亦然,贵在知人论世,亦难在知人论世。其所以难,是由于历史具有复杂性。历史的复杂性,不仅是由于历史情境的复杂,而且还由于厕身且活动于其间的人也非常复杂,尤其是他们的性格与心理。所以法国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布洛赫,劝告自己的同行,不要扮演任意褒贬死人的“阎王殿里的判官”。

布洛赫的感慨是深沉的:“我们对自己,对当今的世界。也未必有十分的把握,难道就这么有把握为先辈判定善恶是非吗?”可是,在我国史学界。却有很长一段时间,习惯于将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作简单的划分,如“三七开”“四六开”等等,其结论往往离历史实际甚远。

其实,在中国君主时代的传统史学中,已经有些著名学者对历史的复杂性理解颇深。如王船山就是颇具史识的大儒,他极为明确地反对简化的两极评判,曾在《宋论》卷六中强调指出:“正邪存乎人,是非存乎言,功过存乎事;三者相因,而抑不必于相值。正者其言恒是而亦有非,邪者其言恒非而亦有是,故不可以人废言。是者有功而不必如其所期,非者无功而功固已施于世;人不可以废言,而顾可以废功乎?论者不平其情,于其人之不正也,凡言皆谓之非,凡功皆谓之罪。乃至身受其庇,天下席其安,后世无能易,犹且谪之日:此邪人之以乱天下者。此之谓不思其反,以责小人,小人恶得而服之?已庇其身,天下后世以安之而莫能易:然且任一往之怒,效人之诃诮而诃诮之,小人之不服非无其理也,而又恶能抑之?”这番话堪称至理名言,而“平其情”与“思其反”更是史家必须注意的要领,否则,便难免“效人之诃诮而诃诮之”,难以寻求历史的公正。

长期以来,黎元洪就没有享受过历史的公正。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国民党的正统史观的影响,而且有共产党革命史观的影响,此外还有湖北地区若干首义志士的党同伐异,乃至挥之不去的潜在“反清情结”。这样,就使我们难以对这位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相关史事,作出客观而公正的评述。

我很高兴地知道湖北黄陂有位裴高才先生,他花费二十多年的时间,到处搜求相关资料,访问黎氏后裔及知情人士,认真弄清历史真相,力求作出合乎情理的阐析;并且精益求精、几易其稿,终于写成这本知识性、可读性都很强的传记文学著作《首义大都督黎元洪》。他虽然是用“演义的形式”写作,但治史的严谨与史识的高明,却很接近史家的要求。我觉得。他确实掌握了船山“平其情”与“思其反”的要领,大体上归还了黎元洪这位“民国元勋”应有的历史公正。

武昌是辛亥首义之区,黎元洪在中国人走向共和的道路上,尽管步履蹒跚,坎坷曲折,但毕竟也是迈开第一步的先行者之一,我们理应给以必要的尊敬。同时,也要像张謇所说的那样,以“公平之心理,远大之眼光”看待这个历史人物,“勿爱其长而因护其短,匆恨其过而并没其功;为天下惜人才,为万世存公正。”即以是为序。

                        乙酉早春于桂子山麓

名人推荐

裴高才先生花费了二三十年时间,到处搜寻相关资料,访问黎氏后裔及知情人士,认真弄清历史真相,力求作出合乎情理的阐析;并且精益求精、几易其稿,终于写成这本知识性、可读性都很强的传记文学著作,《首义大都督黎元洪》。他虽然是用“演义的形式”写作,但治史的严谨与史识的高睨,却很接近史家的要求。我觉得,他确实掌握了船山“平其情”与“思其反”的要领,大体上归还了黎元洪这位“民国元勋”应有的历史公正。

——章开沅(享誉国际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

是作以“知人论世”之史笔,完整而鲜活地复原黎元洪形象,堪称可信、可读之黎传。黎氏在中国时代大转折关头表现出的情态:彷徨犹豫,进三退二,却在风雨如磐的岁月,守住共和底线,成为辛亥首义和民国宪政的象征人物。黎氏步履蹒跚的前行历程,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数千年古国由宗法专制通往民主共和的路途的崎岖坎坷。

——冯天瑜(著名史学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中国传统交化研究中心主任)

史坛上对黎元洪之文著时有所见,但较之黎元洪的复杂曲折阅历和独特的时代特色、人物性格,研讨似有不足。裴高才先生夙好文史,究心于辛亥人物,推出《首义大都督黎元洪》一书,运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对黎元洪进行颇为全面的解读,是一部具有学术和文学价值的作品,对深化辛亥革命及民初政局之研究均有裨益。

——皮明庥(著名史学家、研究员、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这部专著绘声绘色,生动有趣,文笔流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是一本值得广泛传播的好读物。同时,本书对黎元洪一生的功过是非,也作了比较客观的记述。我深信,此书定能引起广大读者的浓厚兴趣。

——萧致治(著名史学象、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

欣闻高才先生大作《首义大都督黎元洪磅出版,至为欣慰。先生用心专注,新书出版,必将洛阳纸贵,定符私颂。兹随函检附“鉴往知来”贺辞,聊表祝贺之忱。

——蒋孝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慧仙15999626778,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