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乾隆帝)为江西“黎氏祠堂”题匾
2019-04-03 08:32:51 来源:黎志宙 审核:江西赣州黎明 打印 转发 字号:T
弘历为江西宜丰“黎氏祠堂”题匾的典故
江西宜丰白田黎氏是京兆始祖之孙埴公后裔,新余递步黎氏分支。迁始祖三十二郎携弟三十四郎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从递步迁白田,世居于此,长发其祥。在清朝康熙年间白田黎氏修建“黎氏祠堂”时,正值皇太子弘历到帝师朱轼家乡游玩。碰见黎氏正在修建宗祠,在天时地利人和配合下太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亲赐“黎氏祠堂”四字,此典故口口相传至今。经考之史载,厘之史实,当地族人将地方掌故民间口述整成文字,置于祠堂以为永志;同时又请画家柳湘先生按故事场景创造了一幅大型墨画《乾隆赐题图》书之于壁,以彰太子弘历为“黎氏祠堂”情缘。
弘历全名爱新觉罗·弘历,史称乾隆皇帝(1711-1799),为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在北京定都德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实际掌权长达六十三年,当了三年的太上皇。是我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登基后曾六下江南,虽六下江南未入江西,但他称帝前到江西游历却是实有之事。
修葺一新的宜丰石市黎氏祠堂
弘历的老师是朱轼,朱轼(1665-1737),字若瞻,号可亭,江西高安市村前镇艮下人。清代康熙、雍正二朝重臣,雍正时加授太子太傅职,为弘历的老师。朱轼后来便有了“三朝帝师”的尊称。
相传弘历还没当皇帝前,曾和老师朱轼去朱轼的家乡江西高安县村前镇探访。村前镇和宜丰县相邻,朱轼带弘历到宜丰寻古,一路来到石涯滩今天石市镇。锦江而上游寻古见河岸喧哗而热闹便停船靠岸,上岸碰见村民正在忙碌修建于是向前寻问,原来是黎姓村民在工地起屋建祠堂。当时正值半晌午,这个时辰工匠们正在吃餐便食或点心,习称“吃淘茶”。在修祠堂现场的工匠,都是白田黎氏族人,大家见有客人到来,热情的招呼,端上面条、茶点请弘历和朱轼一起品尝,谈笑间并没问客人的身份。
祠堂记载“乾隆”为白田祠堂提匾的故事
弘历和朱轼都身着便服,看不出有什么官样。弘历笑着对黎氏乡民说:“我们就不吃了,不然你们不够。”
乡亲们听闻说:“不要紧,不够我们再煮,你们尽管吃就是。”
用完淘茶,弘历和朱轼告别乡亲准备上船。朱轼于是提醒弘历说:“黎家乡亲待我们如上宾,请你给他们留一点墨宝吧!”朱轼这个提议,一是出于对黎氏乡亲的感谢;二是宜丰也是朱轼的亲缘之地,也是乡土,想让弘历为家乡留下一份将来的帝王纪念以耀乡里。
弘历听了觉得有理,就问管事的黎家族长:“你们黎家这个新祠堂,是大宗还是小宗的?”
族长回答说:“我们是大宗的。”
弘历点点头,说:“好吧,我给你们写几个字,不过要等我上了船你们才能打开看。”说完,弘历要来纸墨,挥毫立就,然后卷起纸张让朱轼送给了黎家族长。
祠堂大门一角
望着弘历和朱轼登船远去,黎家乡亲这才打开纸卷,“黎氏祠堂”四个大字跃然纸上,细看落款,才知是皇子弘历所题。大家高兴万分,于是决定由专人保管,等祠堂完工再行镌刻。按常规,黎氏祠堂当依旧例叫“黎氏宗祠”,因为弘历亲题了“黎氏祠堂”,所以后来就一直沿用此名,这就是与全国各地额为“宗祠”的习惯有所不同的原因。
一年后,也即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弘历登基;第二年(1736年)清改年号为乾隆,史称“乾隆皇帝”。此时,黎氏祠堂也恰好完工,黎氏乡亲于是把弘历皇太子现在的乾隆帝赐赠的墨宝刻石立坊,“黎氏祠堂”从此荣耀于乡里。历经二百多年后的“黎氏祠堂”在“文革时期”遭到洗礼,黎氏祠堂前的牌坊被毁和十多套黎氏族谱被毁,成为黎氏万古之憾。“黎氏祠堂”经过文革和年代久远颇有损坏,在族长等人倡导修缮“黎氏祠堂”和族人们一致意见下,均表示赞同修复祠堂,2009年6月启动修复“黎氏祠堂”,于2010年5月完工。
以上资料为宜丰白田黎文胜宗亲提供
转自:黎氏宗谱探微网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开发13613024963 ;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