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黎乐民
2019-01-13 08:32:32 来源:黎志宙 审核:黎耀龙 打印 转发 字号:T
黎乐民,物理无机化学家,1935年12月6日生于广东电白。1959年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1965年在该校技术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早年研究配位化学和萃取化学,把两相滴定法推广应用到生成复杂萃合物的情况。1977年以后主要从事理论研究。系统研究了稀土化合物的电子结构,阐明其成键特征、稳定性规律以及相对论效应的作用。与他人合作提出双层点电荷配位场模型以及定义和计算分子中原子与原子轨道的方法用量子化学方法导出正弦型同系线性规律对芬太尼类麻醉镇痛剂电子结构与药效找到较好的关联指数提出一种用密度泛函理论处理4f电子多重态结构的方法。在含重元素大体系计算方面,提出新的大体系分区计算和局部高精度计算方法以及接合的相对论—非相对论密度泛函计算方法。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人物简介
黎乐民,1935年十二月六日生于广东省电白县大衙舖贝村。1955年考取北大化学系,1958年转入北大手艺物理系,1959年在该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5年北大手艺物理系研究生毕业。1977年起回到北大化学系(现为化学与份子工程学院)工作至今。现任北京大学化学与份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理学部和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003年至今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天下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黎乐民教授早年从事核燃料配位化学和萃取化学钻研,用正规溶液理论解释了萃取进程中惰性稀释剂的溶剂效应;把两相滴定法推行应用到天生繁杂萃合物的情形。1977年之后首要从事量子化学和物理无机化学钻研。在同系线性规律、双层点电荷配位场模子、份子中的原子与原子轨道、某些麻醉麻醉剂的构效瓜葛等的钻研中获得有特点的成果;体系钻研镧系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以及相对论效应发生的影响,说明了这种化合物稳定性变化规律的微观机制;发展了4份量、两份量和标量相对论以及非相对论的高精度密度泛函计算方法和程序;提出新的年夜系统分区计算和局部高精度计算或相对论计算的法子以及接合相对论—非相对论密度泛函计算方法等。研究成果"运用量子化学-成键规律和稀土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得到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还得到过部委省级科技成果奖多项。合作编著有《量子化学-基本原理和重新计算法》(上、中、下三册)、《量子化学—基本原理和重新计算法题解》,《份子对称性群》等研究生教材;此中《量子化学-基本原理和重新计算法》1书获得读者的好评。
黎乐民教授还兼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化学学部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稀土材料化学及运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理论与计算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材料研究会计算材料学分会副主任;《中国科学》(B辑:化学)履行副主编,《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国化学快报》和《份子科学学报》副主编。
编辑本段研究领域。
人物品读:成功靠的是不懈的努力
从一个光着脚去读书的穷孩子,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科学家,黎教授的成功有什么秘诀吗?
“其实没什么可以说的。”黎教授在回答中学生的提问时说。“可能是我比较耐得艰苦吧。因为小的时候家中比较穷,习惯于面对艰难困苦;在后来遇到各种困难时,我不发怵,不退缩,一心只想如何设法克服困难。在科学研究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绝不能轻易放弃原定的目标;只有坚持下去,不懈地努力,才可能最终获得胜利的果实。我有一点能面对困难坚持下去的精神,一部分得益于小时候经受过困苦吧。”
黎教授接着说:“对自己未来学业和职业的选择,一定要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只有对自己做的事有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时才能坚持住,并持之以恒,将来才会有所成就。兴趣和专长常常是紧密相关的。还有一点,就是学习中要有开放的心态,尤其是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学习差一点、有些问题一时还搞不清楚的同学。这不但是在帮助别人,也在提高自己,因为在给别人解释疑难的过程中,自己的思路会越来越清晰,对问题的理解会更透彻。”
老师指引踏上化学之路
第一次见到黎教授时,他穿着一身得体的中山装,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一份儒雅之气。笔者私下想:黎院士平时走在燕园的曲径上,恐怕经常会被人误认作中文系教古典文学的老先生呢!确实,黎教授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喜读唐诗、宋词,古典名篇。他当上化学教授真是有些偶然。他是个农民的儿子。小时候,他能借到、读到的书都是中国古书。他爱读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之类的书,读得痴迷,甚至梦想成为一名文学家。
“是语文老师将我引上了化学之路的。初中二年级暑假前我到学校图书室借书带回家看,拟借的全是文学类的书。教我们班语文的梁家麟老师看了我的借书条后说:“新中国马上要开展大规模的建设,需要大量科技人才,你应该要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并且亲自挑了几本书让我借回去看,其中有一本是顾均正译的《化学奇谈》。那本书写得很好,使我从此喜欢上化学,考大学时就报考了化学专业。”
就是这样,在老师的影响下,他改变了志趣,把献身科学事业作为自己终生的追求,开始了他的化学人生旅程。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
黎院士曾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邀请,为师生们作了一次题为“理论化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学术报告。
黎院士由浅入深地从历史成就、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对理论化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了全面讨论,受到与会师生的热烈欢迎。他指出,化学的中心目标是通过化学反应(手段),提取或合成需要的物质,达到创造社会财富和保障大众健康的目的(目标)。理论化学研究的目的是掌握化学变化的规律,深化人们对化学变化机理的认识,推动化学科学的进步。回顾历史,可以说没有化学研究就没有现代物质文明。化学发展至今,研究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大,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化学发展进入了历史的新时代。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是目前化学发挥重大作用的两大领域。如何在当前基础化学、生物化学、材料化学、药物化学和医药化学、纳米科学和能源化学等领域的前沿及交叉研究课题中发挥理论化学的积极作用,是理论与计算化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学术报告后,黎乐民院士为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师生题写了“脚踏实地,奋力攀登,为国争光”的赠言。
曾有位学生问黎教授:“我热爱化学,可是化学发展到今天已经这样完善,突破前人似乎不可能,我们走的这条路,到底还有没有前途?”黎乐民院士激动了,循循善诱的话语透着热切的期望:“化学永远没有尽头!未知的问题还很多很多,我们知道的还只是客观世界很少的一点点。时代呼唤着化学的发展,因为生命、健康、环境、材料、能源等领域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化学研究的成果。化学也许不能像有些学科那样,说起来无比美好、做得轰轰烈烈,但我们化学工作者有很多实实在在的事要做,化学对人类进步的新贡献等着你们新的一代人去做出!”
“就像登山一样,攀登化学高峰,我们才走了很短的一段路程。” 黎教授又给学生们“打气”说:“事实摆在眼前:不但每年都有学者获得化学诺贝尔奖,获得生命科学诺贝尔奖的学者中也有学化学出身的。要对化学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
以平常心面对生活
黎教授从事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四十余年,代表性论著有《量子化学———基本原理和从头计算法》。他和同事们的研究成果:“应用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和稀土化合物的电子结构”,一九八七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黎教授说,他喜欢唐诗宋词里那些淡泊功名、表达恬然自适情绪的作品。他从事的是基础科学研究。他说:“我从事的工作当然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也源于我对基础研究有兴趣。从事基础研究,特别是理论研究工作,比较清贫,但我本来对物质生活也没有奢求。只要生活有基本保障,能有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让我做研究就行了。”
在那段众所周知的动荡的岁月里,黎教授也受到冲击。但当他提及那段经历时,神情十分平和。“我的确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但那并不是哪个人要故意整我,那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因此,我并没有把它当成多么大的侮辱或不可忍受的痛苦。我们可以将富贵荣华平淡化,对于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也应该淡然处之。”他停了一下,微微地笑了:“我觉得我的一生是很幸运的,我很满足。”
以一颗平常心从容地面对生活,是黎教授做人的准则,几十年来他一直这样做着。他认为人各有所长,追求的目标不能也不可能相同,而选择做基础研究的人则必须淡泊人生,安贫乐道,不能把物质生活享受看成追求的主要目标。献身科学事业,有时要坐得住冷板凳,自己这样想这样做,也以此教育和要求他的学生。他说:“对报考我的研究生的学生,我一定先坦诚相告:基础理论研究是比较寂寞而且清贫的。若选择了这个学科,那么,安贫乐道,坐得住冷板凳应该是必备的素质”。在《二十世纪北京大学著名学者手迹》中收集的他写的字条是:“学海浮槎,乐不思它,求知求是,淡薄生涯”。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开发13613024963 ;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