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化州文楼镇甲隆那浪黎氏叙五祖祠

2018-07-18 09:10:08   来源:黎子龙 审核:黎国强       打印  转发  字号:T


WechatIMG9.jpeg

甲隆那浪黎氏叙五祖祠


一、黎氏起源商朝山西长治,号称“黎国”,因文化、经济、政治的昌盛,邻国妒忌,战争危及,为避战乱,各散东西。第一分支迁至湖北省黄陂,如后裔黎元洪,是跟随孙中山辛亥革命领导层重要人物,在民国年间两任大总统,三任副总统;第二分支迁往广西、越南,如后裔黎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任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黎可漂在1997-2001年任越南共产党总书记等;第三分支迁往陕西省,后迁福建省。福建的第一分支迁往广州、佛山、江门,如后裔黎子流于上世纪90年代任广州市市长等;福建的第二分支在莆田。

二、化州黎氏(黄竹)。一世祖(始祖)黎发祥,字承远,号树绩行长,登北宋宝元庚辰进士,选任广西郁林州,三摄梧州府事,诰授朝仪大夫,生北宋太宗端拱戊子(公元988年)2月14日,原籍福建省福州府莆田县珠玑巷。公为政清廉,乐善好施,宋赐一匾《特授梧州府正堂》。此后,黎姓男婚女嫁,均以《特授梧州府正堂》为轿封,往返途中劫匪路霸望而生畏,闻声丧胆。公配黄氏诰封四品恭人,生三子,因公终官署,故其子孙寓于梧州城内。至长孙黎智行,其性好山水,遍游粤西,极称高郡奇胜,遂卜由梧州城迁到那务镇六皇山脚,繁衍后代,独姓一村,名曰黎村,兴旺发达。同时一世祖黎发祥与黄氏俱迁同葬黎村土名纱帽岭,又名老虎舔掌,灰坟,距那务圩三里,山脚为勒竹塘村。

三、元朝中期,因葬“七世祖坟事件”,七世祖黎献辉与祖妣合葬那务镇黎村附近的铜鼓岭(周边有99座山岭),现有七世祖纪念碑。葬后山脚一湾,夜间鼓声隆隆,时人甚感怪异,惊惧告之官府,官府层层上报,并请旨发掘,因认为天子地,将会出天子,会取代元朝,故引起灭族之祸,黎族为逃避官府擒杀,四处逃生(今铜鼓岭周围数十座山草木不长,呈崩溃状与此事件大有关系)。有的改姓郭幸存,有的逃隐,我十世祖黎惟岳,精明过人,几经周折于元末逃隐于化州城北郊黄竹村隐居,繁衍黎氏一脉,为化州黄竹黎氏开基祖;其生二子,黎阜、黎献,并在明朝洪武年间先后中举;黎阜任浙江省建德府教谕,黎献任云南省教谕,皆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高州知府李煦,赠阜、献二公一匾《棠棣竞秀》。黎族于是昌盛,人才辈出。如黎鑑任明朝内庭给事宠掌东厂,即国家监察御史,黎高福明朝举人,黎暹上兰知县,黎延栋凌云知县,黎卓英直棣州州同等。今之河西之大坡、北岸、山车;林尘之沙敷;江湖之车木根;合江之塘乐、塘坑、大石头;那务之东门;平定之旺耀;文楼之甲隆、新德、大柘等地的化州黎姓均为黄竹黎后裔,并有很多分支外迁吴川、高州、茂南、信宜、电白、遂溪、坡头、南三、雷城、廉江及广西博白、陆川、北流、浦北、崇左、防城、扶绥、海外等。

四、十七世祖黎君存(州廪生,号怀竹,生嘉靖辛丑,寿92,葬合江岭下松木岭,灰坟,在共话有祠堂)。其睿智明达,为人善良,处世精明、治谋燕翼,于明朝中期带子到合江岭下村拓展创业,发展壮大。其子十八世祖黎应星(叙五祖)聪慧精明,于康熙年间携孙上甲隆塘甘定居拓展,是甲隆地区黎氏族子的开基祖,其后裔在甲隆繁衍至今有嗣孙5000多人,在这灵秀汇聚、人杰地灵的甲隆盆地长期耕耘,人才辈出。二十世黎象斗和辉斗(叙五祖孙)住大柘村;黎心斗(叙五祖孙)住塘甘村。



由黄竹上岭下迁甲隆创业开基三百余年

从发祥至惟岳到叙五发展壮大绍绳祖武


甲隆黎族叙五祖祠 位于那浪中心文化广场东北面,坐西南向东北。始建于大清皇朝乾隆年间,由二十三世嗣孙黎卓英(字宝树号锦亭,生于乾隆甲申年1764年,例授州同钦赐分府)主建。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砖、石、瓦、木结构,古色古香,整个祖祠分上中下三座(排),左右四棋廊。头座供奉恩祖赵大先师和各世先祖的神灵位,中座悬挂先贤、名士、达官荣誉匾和黎族溯源。棋廊和下座右边设教育室、励志室,下座左边设伙房。

WechatIMG56.jpeg

民国中期,由于祖祠年久失修,黎族嗣孙进行拆旧重建,重建祖祠只设前后两座大屋和两廊,建筑面积略缩为500平方米,青砖、青瓦和木结构,既保留原来的古色古香,又比原建筑更雄伟壮观,前面增加了500平方米广场,祖祠雕樑画栋,典雅华美,是甲隆地区最华丽的祖祠。民国末年至解放初期,在祖祠设立养正初级小学,是供那浪村小孩入学,同时是李村地下交通联络总站革年活动场所。

WechatIMG57.jpeg


十年浩劫,祖祠被拆,变卖私主。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复兴,甲隆黎氏族人发扬尊宗敬祖精神,按人口集资和捐资买回祠址。于2006年3月8日开工重建,2007年8月9日竣工。重建的祖祠,钢筋混凝土结构,既保留原来的古香古朴,又融进现代建筑精萃,屋面贴珠红的彩釉波纹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头座和前座顶梁龙凤呈瑞祥,檐底和廊上贴着姿态各异的仙人、伟人的瓷画,栩栩如生,还有花草树木鸟语花香的瓷画,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重建的祖祠比原来的祖祠更加雄伟壮观,凸显黎氏族人的智慧和凝聚力。

黎氏祖祠重建后,黎姓族人恢复例行祭祖仪式,每年农历八月初十日,族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团聚,在一起相见相识,增进亲情、友情,构建团结和谐的黎族风范。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开发13613024963 ;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