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景楼堂黎氏

2018-05-09 09:24:20   来源:黎子龙 审核:黎业伟       打印  转发  字号:T

景楼堂黎氏


根据族谱所载,本支黎族,源自江西熙公。黎熙,原藉江右(即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陈家堙,系元指挥,封怀远将军。熙公生子善庆,善庆生二子宏业、宏喜。宏业诰封忠政大夫,宏喜被封为镇远将军。是时战火频仍,湖广人稀,熙公乃率子孙于元初迁居洞庭湖畔华容县。宏业生三子华一、华二、华三,宏喜生三子受一、受二、受三。华一、华二、华三兄弟居华容,后裔有的迁往临湘、湘阴、湖北监利、巴陵、重庆等地,皆为旺族。华三传至第五代时裔孙黎淳于明天顺元年丁丑科中了状元。


受一、受二原习诗书,尊孔孟,后弃文从武,皆为运粮武官。受一为运粮守,受二为运粮总。运粮中,跋涉辛劳,饱经风霜。有一次,他们在蜀中筹措军粮,因遇阴雨,谷米霉烂。兄弟二人焦急万分,寝食难安。一天夜里,兄弟刚入睡,便梦见三名着汉服的官人飘然而至,对他们说:你等收取的军饷已经如此霉烂,何不向湖南会馆大人乞恩,请求援助?翌日,他们抱着一线希望,来到湖南会馆。果然,会馆负责人了解了其难处之后,当即答应全力相助,便命鱼米之乡的澧阳郡澧州协助补征军粮。不出数日,俱全补足。受一受二得此奇遇,不禁想起那夜托梦之人,后悔没有问其姓名,以便拜谢。谁知当晚,那三人再次入梦,言道:“吾三人非他,王、陈、张也。不日于太浮之东,显其迹以示汝。”兄弟二人交毕军粮,寻访至太浮山下,来到插翎岗,得一翎剑,上有王、陈、张字样。见之大喜。细查之,方知此处乃汉开国功臣王陵、陈平、张良当日为汉王插旗收粮的地方。当初楚汉相争,在云梦一带打仗时,汉王军饷不足,王陵、陈平、张良三人率队到此,竖旗插翎为标记,征收军粮,筹措军饷。得当地人民拥军送粮,汉军大胜。后此地便得名插翎岗。受一兄弟见此地背靠太浮山,山势雄伟,林木葱郁;山下是鱼米乡,土肥水甘,出产丰富,又是先辈托梦指点之风水宝地。比较现居住的华容,乃处洞庭湖滨,年年洪涝,不得安宁,遂决定迁居于此。不日,受一受二兄弟举家迁来,落业于澧州安福县太浮山前插翎岗(今临澧县陈二乡星日村境内);当即在插翎岗之峪中修房置产,并在插翎岗上修庙宇,铸钟磬,供奉王、陈、张之神象。其后子孙繁衍众多,插翎峪已安置不下,又迁出峪中,择吉于岗前不远处的尺量堰(今临澧县陈二乡汪家村境内)、汪家桥、洞谈堰分家立业,散满于上中下三坪。不久受三公一支随着迁到附近,落业于桃源黄枝港。


受公三兄弟的子孙后代在这里开荒屯垦,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创家立业,历数百年而户口繁茂,人丁兴旺。子孙各支派分布于临澧、桃源、鼎城(原常德)、武陵、石门、澧县、慈利、桑植、张家界永定区(原大庸)、武陵源、永顺、龙山共十二县区。还有部分房户迁移到湖北鹤峰、宜恩、通城、潜江,湖南醴陵、郴州。此外,已定居在广州、广西、海口、台湾的散户也有不少。谱载迁往陕西、四川、湖北、南京、福建、贵州等地许多户已经失联。目前,已知景楼堂黎氏主要居住地为:临澧原陈二乡汪家桥、黎家坪、陈二铺、粟家高桥、万福黎家嘴、木斯堰,百草堰,四新岗镇朱砂堰、新屋、国治坪、黎周湾,太浮镇黑牯堰、舒家坪,九里泉水,桃源县盘圹镇黄枝港、黎家坪、架桥镇挖断岗,鼎城区雷公庙张家垭、石板滩古堤坪黎家巷、南加坪、双桥镇白鹤村、大龙站翠正安村,武陵区南坪岗腰路铺,石门仙阳坪山羊冲、彭家堰、新铺、御驾沟,澧县杨家坊,桑植汩湖三子界、咸池峪、广文台、研子堡、走马坪乡贵竹垭,武陵源天子山镇向家坪、黄河村,慈利广福桥,龙山县大安乡、石牌镇等处。其他散居处还有很多很多。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于黎家坪建“黎氏祖祠”。堂曰“景楼堂”,尊黎熙公为黎氏西迁始祖,尊受一、受二、受三公为本堂开基祖,以奉春秋祭祀。


黎氏的堂号以“京兆堂”最有名,天下黎姓大多都称为京兆堂。此外还有九真堂、宋城堂、黎阳堂、黎城堂、经术堂、巴郡堂、乾元堂、载酒堂、新安堂、敦本堂、礼序堂等。而本支黎氏则取名景楼堂,典出宋朝先祖黎镦。黎镦,字希声,四川广安人(今四川渠县宝城区宋场乡黎家山寨状元村),宋仁宗庆历三年状元,是黎氏历史上三个状元中第一个,官拜朝议大夫。他未为官,而是回到家乡,一方面办学讲学,一方面研究学问经术。宋英宗时,欧阳修为中书令(相当于宰相)。英宗向他询问: “蜀中(四川)有何名士? ” 欧阳修对曰:“文学有苏洵,经术有黎镦。二子皆名载一时也。”英宗随即下诏召黎镦入翰林院,辟为侍讲学士,掌制诰兼太常礼院。世称“黎镦以经术扬名于世”,即此。


至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黎镦因与之言论不合,力求外放为官。遂以“龙图阁侍制”的身份岀任四川眉州太守。在任时,刚而仁明,正而不阿,政绩卓著,惠洽民心,民皆信服。任期已满即将离任时,当地民众又苦苦哀求,只好又留任三年,越发得到老百姓拥护。在此期间,黎镦于眉州北塘主持修建了“远景楼”。登楼观景,心旷神怡,为士子百姓喜爱游玩之处。楼上刻有他所著的《远景楼赋》,文笔斐然,词藻华丽。苏东坡为此而作了《远景登楼记》。二作流传于世。


黎镦为唐京兆尹黎干后裔。黎镦的儿子黎建裔孙于南宋时迁江西。同时江西乃黎干次子黎度的大本营。广东、福建、湖南、湖北的黎氏大多是由江西发展而来,本支黎氏为黎干京兆堂一脉,基本可以确定。故本族堂号取希声文集《远景楼赋》中的“景楼”二字为《景楼堂》,成为京兆堂下的分堂。


原黎氏祖祠位于陈二溪御瓦桥西南丘岗上,后靠青山,前抱秀水,九曲入怀,风水特佳。其规模、名声,远非其它氏祠可比,是当地一处胜景。民国庚午至壬申年(1930—1932年)重修,雕梁画栋,阔大巍峨。时有祠堂八景,曰:梁峰耸翠、九曲逶迤、汇口拖蓝、双桂飘香、印绶霭瑞、侧峰保障、银桥卧波、紊鱼比目。有诗赞颂:“户对梁山分外嘉,望中印绶更堪夸。砂停曲绕鱼龙聚,桥锁蓝拖锦浪赊。铡畔排来峰作幛,涯同篆出水为花。门前桂子天香近,八景流芳庙宇华。”可惜解放后族宗祠庙被作为一种封建主义的东西来批判,祖祠的殿堂屋舍得不到维修而逐渐颓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文化大革命时,更是把它当作“四旧”去破,祠堂就这样被毁掉了。现遗址上新建有陈二中学,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亦算黎氏祖德留芳。二○○○年六修族谱时,族人集资在祖祠原址东侧重修了“景楼亭”,立碑供黎氏先祖之灵位。并有《景楼亭记》,刻碑立于右侧。二○一七年七修族谱时,重修黎氏祖祠的呼声很高。很多人要求重修祖祠,集祭祖、议事为一体,彰显黎族荣光。但因祖祠原址已建中学,只好另择新址。于四新岗至陈二铺公路约2公里处左侧珠砂堰,修了一个比较简约的三厅两廊祠堂,占地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


《景楼堂黎氏宗谱》于清嘉庆庚午年(1810年)由黎启河、黎新公等总领创修。后于清咸丰甲寅年(1854年)重修,光绪庚子年(1900年)三修,民国廿一年(1932年)四修,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五修,二○○○年六修。二○一七年七修。数次修谱时,都有散居的黎氏后人先后入谱。总计成为八大房系。即受一公六房:永福、永禄、永禧、永祈、永禳、永衫;受二、受三公各一房。上谱总人名29000个,当前存世人口一万多人。


本支具体派辈是:熙善宏受必,安洪永大仲,承万民自启,有志居上光,国思忠世进,文士应运兴,克修嗣正学,丕显辉高廷,宜家咸和顺,作福恒秀荣,祖恩培泽远,继绪振先声,弘德建新功,发祥育贵仁,英贤怀俊杰。达承定昌明。传至现代,已有三十多代了。存世辈份最高的,第二十世光字派尚有多位老人健在,辈份低的则已到第三十五代学字派了,相隔达十五辈之多。有些支系后嗣,因居处分散,祖数代无考,派辈未能一致。


由于先辈的努力,使之族宗得以彰显,历史得以延续。但也有不少的外迁支脉,信息失联,许多黎氏族子孙,难以认祖归宗。

受公兄弟这支黎氏和华容华公兄弟黎氏派辈不同,但同宗同祖。早在五百多年前,华公后裔明朝状元黎淳就和受一公后裔明经进士黎大彰认过同宗。黎淳生于1423年(明永乐21年),卒于1492年,寿70岁。他中状元时是天顺丁丑年(1457年),1488年调升南京工部尚书,旋又改任礼部尚书,五年后病逝。我谱记载熙公第九代孙黎大彰与黎淳同宗同闱。同闱即是同场参加科举考试。后来大彰博学不第,未能取中;而黎淳高中状元,宦途显达。淳公特送彰公门鼓一对,桅双竖。所谓门鼓,是立在大门两旁的圆形石鼓;桅双竖是立在大门外的两根旗杆。这是有功名、有名望的大户人家才有的特殊荣耀。我谱中《大彰公赞》写道,大彰公“永乐时丈顶七甲田产,里人歌曰:七甲黎大彰,牯古开屋场,双桅莲花磉,三子九层堂。”1947年冬,华容黎氏曾提议与临澧(安福)支黎氏联宗合修谱牒,遂有五修黎氏族谱之举。1948年春,即开始着手采辑。“不意洪水为灾,水淹十分之八。华容方来函,请待秋后。谁料时局飘遥,人心惶恐,秋后之说,竟成话柄。”(摘自《五修宗谱序》)因为洪水灾害和国共内战,熙公后裔华容支和临澧(安福)支未能联宗合谱,成为一大憾事。


本支族祖熙公的先辈为何人?本支族谱上无有记载。族中元老原想追本溯源,去到华容、江西吉安考察探寻。奈何均因故未果。当今网络发达,从网上查找黎熙踪迹,也不失为途径之一。可是在网上搜索,遍查江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黎氏族谱,均无黎熙信息。只有湖北《荆楚黎氏族谱》中提及华一华二华三之名,却与我谱记载大相庭径。另有《赣南黎氏族谱》记载黎干子黎度第八代孙延极迁江西吉安,有后裔名受一。而此受一是否是我宗开基祖受一?不得而知。


虽然熙公的来龙去脉难以弄清,但江西、湖南黎氏是唐京兆尹黎干后裔,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黎干儿子黎度在江西当官,是江西黎氏始祖。黎干裔孙宋朝黎镦的后代也有迁往江西的。所以本支黎氏乃黎干后裔,即京兆堂黎氏,当属无疑。


至于先祖西迁的年代,谱载受一受二于明洪武初年迁安福南乡。按受公兄弟的事迹,谱载他们为运粮官。元末明初,战乱频繁。(元顺帝1333—1368在位,朱洪武1368—1398年在位)陈友谅、张士诚、马进忠占据湖广等地,与朱元璋数次混战,人民惨遭屠戮,居民十室九空。故受公兄弟当是此时运粮。历史事实是,当时明军获胜后,大量军队留驻在当地屯垦,成为本地人丁发展的主要源脉。由此推测,受公兄弟迁安福的时间为元末明初是属实的。再往上推,其曾祖黎熙率子孙从江西迁往华容应当更早。按华容黎淳族谱记载,黎熙迁华容至迟也当在元朝初期即公元1300年以前,至今己有七百多年。

 

                          第二十五世孙黎良成记

                            公元二○一七年冬

WechatIMG15.jpeg

WechatIMG16.jpeg

WechatIMG17.jpegWechatIMG18.jpeg

WechatIMG19.jpeg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开发13613024963 ;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