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桂城夏西罗芳黎氏
2018-02-25 09:25:48 来源:黎志宙 审核:黎耀龙 打印 转发 字号:T
在南海桂城千灯湖片区的一隅,众多村落中,夏西正安静地坐落其中。在解放前,“夏西”一名并不存在。1950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夏西村所属的夏教片区归属于夏教六约堡管辖。后来因夏西村处于六约堡西面,故而在划分时命名为“夏西”。
在夏西,黎姓为当地的大姓,主要居住在罗芳村小组。就在这不起眼的小村里,有一间古色古香的祠堂,它以镬耳楼的造型在村民房屋之中挺立而出。
八百年前的黎氏南迁
晨光初现,在黎氏宗祠旁的广场上,孩子们在嬉笑打闹,那悦耳爽朗的笑声,就这样延续了几百年。
夏教有三黎,分别为夏北洲表村、夏南环溪村以及夏西罗芳村。罗芳村是夏西五个村小组的其中之一,村内姓氏主要以黎氏为主。在黎氏宗祠门外有一座屏风,其中便刻着“同根同源”,寓意黎氏宗族的历史同源。
北宋末年以来,因避天灾人祸战乱,中原各姓氏大量南迁至南雄珠玑巷。为寻找新的生活栖息地,他们又从珠玑巷继续南迁,散落到珠三角等地区。八百年前,在南雄珠玑巷的黎氏大太公迁徙至此。当时这里还是一片海滩,十分荒芜。于是黎氏大太公便搭建竹棚,以打渔为生,就此繁衍生息。直到第五世云谷公、第六世荔庄公时,黎氏家族兴旺、子孙繁茂,成为了黎氏小有辉煌的时期。
曾有20多座宗祠,皆因“破四旧”等运动中被毁坏殆尽据《夏西地方史略》记载,夏西村历史上曾有20多座宗祠。但均在新中国成立后“破四旧”等运动中被毁坏殆尽,这其中便包括被拆除的10多座黎氏宗祠。
根据黎氏族谱记载,在清朝的光绪年间,洲表村、环溪村、罗芳村有个共同的黎氏宗祠,名为“因睦祠”。另外如今夏西公寓第一期的位置,便是黎氏宗祠。第六世荔庄公旧址由于家族兴旺、生活富裕,所建造的宗祠也是黎氏宗祠中最大的一座。
但这些黎氏宗族的文化遗产,都在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遭到拆除。“当时黎氏宗祠被拆除的至少有十余间,最大的一间都没能保留下来。”提起宗祠的历史,今年72岁的黎铭洲惋惜道。
“幸运儿”在动荡时期逃过一劫
如今,坐落于夏西罗芳村内的黎氏祠堂,便是在文革动荡时期,因选作生产队地址而被保留下来的 这间黎氏祠堂已有500多年历史,在文革后用作过生产队办公处、仓库、牛棚等,当年的宗祠已被社会的动荡“折磨”得破败不堪。
改革开放后,这座宗祠渐渐荒废,无人打理。直到几年前,为了挖掘文化遗产纪念宗亲,罗芳村内发现了黎氏宗祠这一文化遗产,这才决定进行重修。
海外宗亲齐出力,宗祠重建再现光明
2013年9月,黎氏宗亲发动筹建捐款,超过一千人参与了筹款。除了族人踊跃捐款外,还有不少热心人士为祠堂的重修出钱出力,最终筹得资金约164万。当年11月,黎氏宗亲正式开始对祠堂进行拆建翻新。
黎氏宗祠在原有残存的基础上进行重修,仿照原有的明清建筑风格,并参照始祖曾经居住的南雄珠玑巷所修建。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建筑特色,据村内有学识的人告诉他们,黎氏宗祠内便有两根石柱为500年前明清朝时期所建,而大堂内的四根木柱为进口的东京木。只可惜第四根木柱由于过于残旧,不得不在重修时更换了下来。
作为黎氏宗族女婿的唐永昌得知祠堂修建的消息后,主动提出要免费为祠堂绘壁画。提起当时的情况,67岁的他仍然记忆犹新。“那是在去年的农历6月16,我在宗祠里画了三个多月,直到国庆后才画完所有壁画。”昌叔回忆道,他从小受到家人影响,十分热爱画画。后来得知黎氏要重修祠堂,而自己身为同乡人,又具有绘画方面的特长,理应出一份力,于是便主动提出义务帮助。
就这样,在黎氏宗亲和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黎氏祠堂于2015年年底顺利完成修建,并将于2015年11月8日举行重光落成庆典。随着文革时期社会的动荡和时代的变迁,黎氏人已分散分布在世界的不同地区。“凡是黎氏人,罗芳黎氏宗祠都欢迎你回来认祖归宗!”洲叔兴奋地说道。
摘自:互联网
投稿热线:黎国强13728886039,黎士贤13544350888,黎开发13613024963 ;邮箱地址:shijielishiwang@126.com;勘误:黎国强13728886039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黎氏网” 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世界黎氏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稿件。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稿件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世界黎氏网)” 的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供稿” 的稿件,稿件均来自企业或个人,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遇投资类文章,请网友谨慎甄别真伪,以免造成损失。
4、如因供稿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shijielishiwang@126.com "。